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问题的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证券市场国际化、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证券公司金融创新活动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从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现状来看,由于整体资产质量较差,资产结构不合理,因而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在各国的实践经验中,金融监管当局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主要是基于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要求,其中净资本是一项最为关键的指标。2004年6月正式公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习并借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进一步完善我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监管体系,对于强化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稳定,促进金融系统健康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文章结构如下:   第一章介绍国内外有关资本充足性监管的研究文献,并阐述了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本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从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涵义出发,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关于资本充足监管提出的新要求,探讨如何通过借鉴新资本协议,进一步充实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的监管体系。   第三章系统分析了国际证监会组织、美国、日本、英国、台湾等典型国家(地区)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规定的国际经验,并比较了各国(地区)风险资本计提方法的优劣之处。   第四章在对典型国家(地区)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规范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状况的角度入手,对我国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监管效果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   第五章深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监管体系,并从修订资本充足性规定、保障净资本数据真实性、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持续资本金补充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继续加大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上海国有商业银行冲击越来越大。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有几种变化改变了上海国有银行原有的业
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成功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关键。而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中,产权制度改革又是最关键的内容。在长期的发展历
本文在分析、归类社会物品或服务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社会公共物品中的呈现各有侧重,公共物品和服务可以分为可经营性物品和不可经营性物品两大类,从而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使我国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定价的研究则成为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石。贷款利率——小微企业
本文旨在通过对服务型电子政府建设、以及服务型电子政府对传统政府的冲击和反叛的考察,剖析新制度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以及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对服务型电子政府实践的知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