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审判对象变更问题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sir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控审分离的近代刑事诉讼理念构造下,产生了刑事审判对象的概念。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于审判对象的范围有着不同的认定,这就造成了在审判对象变更的问题上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大陆法系的“公诉事实观”一般认为,检察机关可以在公诉事实同一性的范围内对审判对象进行变更,并且承认法院对于法律评价的变更权利。英美法系的“诉因观”原则上不允许对诉因进行变更,但也有例外,如对罪名的认定进行“缩小性变更”。但是不管对审判对象有着如何具体不同的理解,各个国家对于设立审判对象变更机制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即合理配置变更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保障被告人的防御利益。审判对象发生变更,其过程往往体现为控诉权与审判权两种力量的交错运行,表现为一种权力关系,在两种权力的博弈过程中,被告人的防御权利被忽视,这就有可能导致审判程序的不正当性。因此,我们研究审判对象变更的出发点,正是为了合理的限权,合理的保障被告人的防御权利,以保证整个诉讼过程的程序正当性。目前,我国立法关于刑事审判对象变更的相关面非常之少,且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并且在实践中,法院与检察院通常会对审判对象的变更进行一种“沟通”,造成对被告人防御权利的忽视等等。因此,对审判对象变更机制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  
其他文献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的大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对大学生成长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大众文化对大学生社
学位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高效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构建小学语文高校课堂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
期刊
公司僵局是指公司在存续过程中,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激烈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股东会或董事会无法作出决策,从而使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机制处于瘫痪状态。公司僵局被称为公司的“自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国各地的道观都陆续恢复宗教活动。纯阳观1987年恢复宗教活动,同时也开始了其延续至今的重建工作。特别是从2002年以来,纯阳观重建工作
学位
1978年以后,我国展开了以立法为中心构建我国法制基本框架的法制化运动,我国理论界对于法定权利的相关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但是对于与法定权利有着不可分割的逻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