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时期“清”的美学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学术界一般从语义学、哲学及文学评论角度来探讨“清”,多是对“清”作一种静态的品格来研究,认为“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风格。本文认为“清”不仅是静态的,不仅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风格、品质,而且是动态的,是人的基本生存理念、理想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清”作为核心范畴的形成,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密切相关。儒家多是从“清”的伦理道德内涵方面,崇尚“清”的政治、人格理想;道家则是从本体论意义上论述“清”,在某种程度上,“清”是天得“道”的最高境界。正因为“道”具有终极人文关怀的理念,“清”也具有终极人文关怀的理念。魏晋的时代境遇和士人的主观诉求促使“清”经历了由伦理之“清”——才性之“清”——文艺之“清”的转变,“清”在这一时期定型。“清”具有洁净、清新、峻爽、自然、恬淡、含蕴不尽的特性。研究“清”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清”是魏晋风度的全神写照;另一方面,在魏晋开启的尚“清”风尚,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及人生实践影响深远。另外,“清”对当代人的生存实践和生存状态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技术创新不仅是经济活动,而且更重要的是社会活动。这种活动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巨大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创新风险越来越大,已远远超出了技术创新主体所能承受的能力。由
为提高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水稻栽培效益 ,1998~ 1999年在江苏省东海县进行了覆膜旱管水稻栽培试验与示范。覆膜旱管条件下水稻单株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重等都显著
杨泉,是三国两晋时期,一位对自然万物进行深入思考并努力探求其背后之理的思想家。他写了一本探讨自然、人生、社会理论的专著《物理论》。在自身“气一元论”哲学观念的指引
朱陆之辨、朱陆异同是南宋后期理学的重要话题,并一直伴随南宋的灭亡。元代的儒学,相对于宋代理学、明代心学而言,在义理上并无很大创见,其突出特点是朱子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的和会
无论中国建筑还是外国建筑,作为建筑个体,都是由屋顶、屋身与屋基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屋顶”泛指建筑物覆盖于墙柱等支撑体系上的部位。从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遮蔽风雨的
极左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被遮蔽,表现在唯意志论、机械唯物主义大行其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学界模糊不清。李泽厚将这些问题及其表现形式逐一批判,并提出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