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作为政府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历来受到政府管理者的重视。在中国古代长期的政府治理和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识人、用人思想与实用性方法,其中以三国魏时哲学家、政治家刘劭的人才思想最为系统和最具代表性,其撰写的《人物志》被认为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人才学专著,同时也是总结前代识人、用人经验的集大成之作。 刘劭关于识才、用才的思想,兼采儒、法、名、道及阴阳五行等诸家学说,内容几乎涵盖了现代政府人事工作的基本问题,包括人才分类、辨才方法、取才标准、用才原则及人才的自我修炼等几个部分,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在人才分类上,他以人才的性格、才干作为主线,对社会上的人才进行多维度的分类;在取才标准上,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人才观,主张德才并重,同时又突出了才能的重要地位;此外,他还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应当坚持适才适用的用人原则。 作为刘劭人才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其辨才思想尤其丰富,包括了“八观”、“五视”等操作性很强的具体识人方法。他提出的考察人才的方法以丰富的心理学思想为基础,注重考察人才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察人于微。刘劭的人才思想虽然历来归入名家,但在识人辨才上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由形定名”的传统鉴人路线,极为注重行为检验,其科学性是不言而喻的。他甚至还指出了在识人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很多问题,认为识人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识人过程,从而对识人者素质相应提出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务员制度发展至今,只有十来年的历史,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误区。刘劭的人才思想提出的时代虽然与当今的社会环境千差万别,但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政府公务员的选拔工作,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