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系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系统动态调节新复合因子研究的一部分,于2001年3月—12月,在浙江省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以2×2×2析因实验设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探讨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对沼泽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动态及空间行为的作用,旨在检验下述特定假设: (1)高质量的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对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种群系统动态具有独立的和累加的效应;(2)高质量的食物可利用性可降低田鼠个体间的攻击行为水平,并导致其巢区减小;捕食与种间竞争对田鼠的空间行为亦有独立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次: ● 食物可利用性(F=82.10,p=0.000)、捕食(F=40.40,p=0.001)及种间竞争(F=13.86,p=0.010)对沼泽田鼠种群最小存活数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除捕食与种间竞争间的交互作用接近显著水平(F=2.190,p=0.06)外,食物与种间竞争(F=0.47,p=0.500)、食物与捕食(F=0.95,p=0.33)以及三者间的交互作用(F=0.076,p=0.78)均不显著。 ● 食物可利用性(F=6.181,p=0.014)、捕食(F=59.384,p=0.000)及种间竞争(F=7.450,p=0.000)对沼泽田鼠种群补充量具有强烈的独立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捕食与种间竞争的交互作用(F=1.975,p=0.152)接近显著水平外,食物与捕食(F=0.007,p=0.935)及食物与种间竞争(F=1.000,p=0.319)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而且,三者的交互作用对种群补充数的影响具有累加效应(F=0.946,p=0.332)。 ● 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的各种交互作用对沼泽田鼠种群繁殖雌体的比例具有极显著的效应(G=22.118,df=7,p<0.001),捕食或种间竞争的 存在可屏蔽其它因子的作用,而食物的作用则相反,食物可利用性水平越 高,其它因子的作用越显著。.食物可利用性、捕食及种间竞争水平的改变对沼泽田鼠种群中幼体与成体 的比例具有极显著的作用(G=55.641,df-7,p<0.001\与捕食及种间竞争 比较,食物可利用性对种群年龄结构的作用相对较弱,在任何捕食与种间 竟争水平交互作用的条件下,食物的作用均不显著(G;卜c;=3.481,df— 1,p>0刀5;G(-p+C)==3.324,df=1,p>0刀5;G;+p-C)=3刁05,df==,p>0刀5;G(+ nw。“2.916,什二】,p>0刀5)。.ANCOVA结果表明,体重对沼泽田鼠体重增长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F == 54二28,p d刀00),食物可利用性吓二6乃97,p一0.015)、捕食(F =4.702l 刃.033)及种间竞争(F乃.310,p刃.024)对体重增长率亦具有显著的作 用,但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吓=0.879,p-0.375)对其影响并不显著,亦即三 种因子的交互作用具有累加效应。 .MANOVA结果表明,捕食对沼泽田鼠种群成体存活率的作用最强烈(F= 288.561,p=0乃00人次为食物可利用性吓== 144.198,P-0刀00人种间竞争 的作用最弱(下=11刀22,p-0.012L 而三者间的交互作用(F==l.118,P 一0.294)效应不显著。就幼体的存活时间而论,除捕食的作用接近显著水 平(F==2.496,P二0.116)夕,食物可利用性(F=0*们,P—0.975)与种间 竞争(F—0.365,p=0.547)的作用极其微弱,而且,三种因子的交互作用 (F二0*05,p—0.942)具有累加效应。 .不同处理沼泽田鼠种群间雌、雄个体平均巢区具有极显著差异(!=6.25, p<0刀01人种群最小存活数与雄体巢区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k—一 0.724,p 10刀00*而种群最小存活数与雌体巢区间亦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2 什——0.SI4,p-0刀00人 以体重及种群最小存活数为协变量的 ANCOVA 表明,种群最小存活数对巢区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F二18.331,p 一0刀00人 而体重的作用则不显著(F=1.876。p—0.178人 当去除体重与种 群最小存活数的作用后,食物可利用性对巢区的影响依然显著吓二 6.209。 p-0.017),捕食(F==2*12,p-0.154)与种间竟争(F—0.202,p—0.655) 的作用不显著。.沼泽田鼠种群个体体重差异与双冲突者的攻击计数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 关系O——0。344,p-0刀08X 以体重差异为协变量的 ANCOVA结果表明, 体重差异(F==4.022,p二0.049)及食物可利用性(F二5.870,p—0*20)对 沼泽田鼠的攻击行为具有极显著的作用,捕食吓二 0.479,p d人93)与种 间竞争(F—0.006,P=0.940)的作用不显著,但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接近显 著水平(F==l.487,p。0.230)。.本项结果充分地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特定假设,为建立小型哺乳动物种群系 统动态调节新复合因子理论以及系统网络的构建,提供了大量的依据和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