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锥管水力分离水沙机理试验研究

来源 :新疆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vender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锥管浑浊流体分离装置(简称梭锥管)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水沙两相流的专利技术。该项技术具备水沙分离效率高、耗水率低、无需外动力和化学药剂等特点。为了探求梭锥管的动态水力分离水沙机理,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型式,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梭锥管内部水沙两相流场和浓度场特征、水沙两相流的分离机理、泥沙运动速度与梭锥管结构参数之间的量化关系及泥沙运动轨迹等问题。试验研究包括水沙两相流场的测试、泥沙浓度分布的测试和水沙两相流宏观流动现象的拍摄。即应用先进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测量不同工况下梭锥管和普通装置内的水沙两相流场,揭示了静水和动水条件下浑水含沙浓度不同、处理流量不同时梭锥管内的水、沙二相的运动规律;在梭锥管内不同位置布置采样点,测试静水和动水条件下不同时刻各采样点的含沙浓度,揭示了梭锥管内的泥沙浓度分布规律;应用摄像机拍摄了静水和动水条件下梭锥管内的水沙两相流动的宏观流动现象,得到了水沙混合物运动规律的概化图。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梭锥管内泥沙运动迹线方程的推导、建立了考虑泥沙粒径和浑水含沙浓度时的泥沙运动速度与梭锥管结构参数之间的量化模型。泥沙运动迹线方程揭示了梭锥管内的泥沙运动轨迹;根据建立的量化模型计算得到普通装置内泥沙完成水沙分离所需的时间是梭锥管所需时间的2.67倍,并随浑水浓度的增加,其所需时间的比值增大。锥圈个数越多梭锥管分离泥沙的速度越快,但水沙分离所需时间不会随着锥圈个数的增加而无限制增加,表明锥圈个数与分离时间存在最优组合。结合试验和理论研究结果,从水沙混合物宏观流动现象、水沙两相流流场特征及泥沙浓度分布特性等角度探明了梭锥管水沙两相流分离机理,为梭锥管的结构设计和运行工况的优化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eeptor,AR)属于核受体家族中的类固醇受体,是一类配体依赖型的转录因子。核受体家族成员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主要由三个结构域组成:低
  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渣油加氢的主要工业应用技术,也是大多数炼厂实现渣油清洁高效转化的优选技术。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催化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人们对小城镇供水工程的规模和出水水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西南山区小城镇普遍存在地形地貌复杂,水源地水位变差大、水质季节
  介绍了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RIPP)近年来在加氢裂化技术和相关催化剂开发方面的进展。催化剂包括第三代尾油型裂化催化剂RHC-131、中油型裂化催化剂RHC-132、灵活型裂
会议
  从公司成品油结构及组成分析成品油板块的增效潜力,针对成品油市场的动态需求结构和供求关系,优化炼油厂资源和成品油结构,调整部分装置的运行模式,提高高质量清洁成品油比例
由于实际工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大多交通桥(闸)轴线或中心线与河道中心线夹角并非呈90°,如果按照底流消能消力池垂直河道的常规做法,必然会出现在桥后与消力池的连接段河道
潮汐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的今天,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我国海岸线漫长,潮汐能丰富,但开发程度却不足,已建成的潮汐电站依然存在着机组水
  本文介绍了加氢裂化装置高压螺纹锁紧环换热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气密阶段换热器泄漏的原因,并对改进后的安装方案做了详细介绍。
陆地生态系统水、碳循环的研宄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农田生态系统是一种直接爱人类活动形响的生态系统,一直都是长期通量观测研究的重点。我国的通量
丛枝菌根介导的对土传病原菌的抗性是植物抗病性研究的热点,然而内源茉莉酸介导的丛枝菌根形成并对植株地上部分病原菌侵染影响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本实验从内源茉莉酸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