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 马拉硫磷(malathion)是有机磷酸酯类农药的一种,人们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该农药。中枢神经系统是马拉硫磷毒作用的主要靶部位,最近有研究发现慢性较低剂量接触马拉硫磷可增加认知与心里缺陷等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而且有研究结果提示农药暴露可能增加帕金森氏病及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危险。但是农药的远期毒效应—慢性低剂量接触产生的神经发育毒性—还未得到应有的认识和关注。 2.研究目的 通过多种行为学方法,观察出生后早期接触低剂量马拉硫磷对小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通过检测脑组织脂质过氧化(LPO)水平、脑胆碱酯酶活力、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探讨马拉硫磷产生神经发育毒性的可能机制。 3.方法 为观察出生后早期接触马拉硫磷对小鼠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表现,仔鼠于出生后第三天进行首次染毒,隔天一次,共染毒六次,观察仔鼠一般生理发育状况、躯体感觉运动及运动和协调能力;运用平衡木和抓绳实验观察运动协调能力,自主活动仪和旷场评价小鼠自主活动能力、十字迷宫和黑白巷实验观察焦虑状况,挖掘和做窝实验观察小鼠生活习性变化,程控方位水迷宫、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为探讨马拉硫磷致神经发育毒性的可能作用机制。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以反映脑组织LPO,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以反映脑组织酶性抗氧化能力,用微量羟胺比色法检测脑组织AchE活力。Fura-2作为探针检测神经细胞[Ca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