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依然值得我们弘扬和继承。所谓感恩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施恩的培养,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奉献他人和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就应当使他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当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感恩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要求之一。 从1979年开始,我国政府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每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到现在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我国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从二十世纪末进入大学深造,高校中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实施,独生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受到家长的关爱,习惯了被爱和被给与,奉献的意识淡薄。容易使他们养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目前高校的亲情教育被弱化致使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以至缺失。 当前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意识不强的现实,会直接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产生阻碍,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为帮助和引导高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感恩价值观,对高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进行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对现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重视亲情懂得感恩的人有着关键性作用,感恩意识既是他们成才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也有重大作用。所以,应当把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感恩教育作为一项亟需解决的事情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