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丙烯酸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辅助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以氢氧化钠水溶液为溶剂,制备共聚物纺丝原液,以稀硫酸为凝固浴,采用湿法纺丝法制备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纤维。以纤维为载体,Fe3+为活性组分,采用简单浸渍法制备纤维状Fenton反应催化剂,发现纤维大分子中AA含量越高,其负载铁离子能力越强。研究浸渍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所得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FeCl3溶液中FeC13·6H2O与水的质量比为3:7,浸渍温度为室温,浸渍时间为1h时所得催化剂性能最佳,以10mL浓度为20mg/L的亚甲基蓝水溶液为模型污染物,加入2μL双氧水和通入1min臭氧情况下,在上述催化剂作用下,1min内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7%以上。在上述最优浸渍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下,分别以Fe3+和Fe2+为活性组分,制备相应的纤维状Fenton反应催化剂,研究催化剂形貌结构、热性能以及可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不同价态铁离子制备的催化剂性能差异较大,Fe3+的负载只在纤维表面进行,而Fe2+的负载则发生于纤维表面及内部;由于Fe3+仅负载在纤维表面,对应催化剂与原纤维具有相似的热稳定性;而Fe2+在纤维表面及内部均存在,故能有效提高对应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且其重复使用性能也远远好于以Fe3+为活性组分制备的催化剂。基于上述比较,Fe2+被选为活性成分进行下面的研究。采用水溶胀、冷冻干燥、碱液溶胀等特殊工艺将疏松多孔结构赋予上述纤维,以提高纤维在一定时间内对Fe2+的负载量。研究发现,与原纤维浸于FeCl2溶液中1h制得的催化剂相比,疏松多孔纤维浸于FeCl2溶液中5min制得的催化剂既具有相同的催化活性。通过研究碱液溶胀工艺中碱液浓度、碱液温度和溶胀时间对所得催化剂重复使用性影响发现,NaOH水溶液质量浓度为0.1%,碱液温度为室温,溶胀时间为1h时所得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较好,重复使用至第6次时,20min内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仍达95%。为降低催化剂应用时铁离子的洗脱量,对催化剂进行热交联处理,使其富含的活性基团羧基与自身羟基或交联剂羟基发生酯化反应而形成交联网络结构,交联网络结构可束缚铁离子的洗脱,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将疏松多孔纤维放入由FeCl2·4H2O、1,4 丁二醇以及H20组成的溶液中,1h后取出纤维,随后在不同温度下交联不同时间制备催化剂,研究浸渍溶液组成、热交联温度以及热交联时间对所得催化剂重复使用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浸渍溶液中FeCl2·4H2O、1,4 丁二醇以及H2O的质量比为3:1.55:8.45,热交联温度为200℃,热交联时间为30min时所得催化剂重复使用性最好,重复使用至第10次时,90min内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仍达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