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HMGB1水平检测及意义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仍然是威胁全球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当前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作为儿童肺炎的常见类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在儿童肺炎中占主要地位。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CAP的常见类型,近年来在1-3岁婴幼儿亦不少见。MPP全年散发,根据地区及季节的不同,其发病率也有所差别。有研究资料显示,北方地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以冬春季节为主,而南方地区主要感染季节则为夏秋季。  咳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见的、突出的临床症状,早期多呈刺激性干咳,除此之外,MPP还可伴有发热、喘息、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大多数肺炎支原体肺炎经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后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但近年来也发现部分MPP患儿常规治疗下疗效不佳,病情进展快,症状相对较重,常合并肺内外并发症,于是提出了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RMPP)的概念。RMPP多见于学龄期及年长儿童,病情进展较快,症状较重,热峰较MPP高,热峰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全身中毒症状重,经大环内酯类药物规范治疗后,胸部影像学仍加重,表现为病灶范围扩大、单侧为主的大面积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等,甚至合并肺坏死和肺脓肿等。RMPP除损伤肺组织外,还可累及肺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  RMP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中以下几方面受关注较多:1.MP耐药性增加2.过强的免疫反应3.混合感染4.病原体载量较高5.高凝状态。随着对RMPP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免疫机制在RMP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  目前,对于免疫机制在RMPP发病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炎性因子的直接损伤等方面。MP侵入机体后,除直接损伤外,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激活免疫系统,刺激免疫细胞释放各种炎性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提示炎性因子在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因子与RMPP发病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重点。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HMGB1)是一种晚期炎性介质,可由损伤坏死的细胞被动释放,也可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刺激下,活化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由活化后的免疫细胞主动分泌。有报道显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TNF-α、IFN-γ、IL-1β等刺激因素可影响免疫细胞主动分泌HMGB1的强度,且其关系呈剂量-时间依赖性。TNF-α是炎症反应的早期炎性因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活化产生,它在对抗炎性反应中是一个关键的保护因子,可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机体组织更新等方面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IFN-γ在正常免疫状态下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对机体被感染细胞的吞噬作用,但其异常升高可能触发级联免疫反应,加重肺组织损伤,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恢复。Kamo等研究报道,在HMGB1与TNF-α、IFN-γ或IL-1β等共同作用下,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而给予IL-1β中和抗体可阻断该过程,故推测HMGB1可能在其他多种免疫因子的共同参与下,对RMPP的发生发展发挥一定作用,而针对性的给予适当的免疫治疗可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恢复,甚至改善其预后。  目前国内外关于HMGB1的研究多集中在脓毒症、哮喘、肺损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癌等方面,而有关HMGB1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BALF中的水平及意义研究尚少,HMGB1、TNF-α、IFN-γ等炎性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其与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的关系研究不足,基于上述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现状,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此类细胞因子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目的:  1.检测RMPP、普通MPP患儿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iud,BALF)中的HMGB1、TNF-α、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  2.研究MPP患儿BALF中HMGB1、TNF-α、IFN-γ等炎性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3.研究BALF中的HMGB1、TNF-α、IFN-γ等炎性因子的水平及其变化对RMPP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1.根据纳入标准,纳入2017年0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呼吸科住院治疗并需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的MPP患儿51例,其中难治组26例,普通组25例,分别统计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铁蛋白(Ferritin,FER)及D-二聚体的水平。各组患儿均于急性期(病程2周内)行第1次支气管镜检查,难治组于恢复期(首次灌洗1周后)行第2次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留取肺泡灌洗液,分别检测BALF中HMGB1、TNF-α、IFN-γ的水平;同时收集所纳入研究对象的病历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汇总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年龄和性别的构成应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计量自恋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以α=0.05为检验标准,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通过Pearson检验进行,α=0.05为检验标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该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并通过批准,且研究对象行支气管镜检测及入组前均取得患儿合法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  (1)难治组患儿急性期的CRP、LDH、FER、D-二聚体平均值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难治组患儿急性期BALF中HMGB1、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难治组患儿恢复期BALF中HMGB1、TNF-α、IFN-γ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难治组患儿BALF中HMGB1水平与血清中CRP、LDH、FER、D-二聚体水平均成正相关。  结论:  1.HMGB1、TNF-α、IFN-γ共同参与免疫反应,并在RMPP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BALF中HMGB1水平与RMPP患儿血清中炎症指标水平变化及高凝状态呈正相关。
其他文献
1  有一天,女儿回家对我说:“今天真是撞到枪口上了,被班主任逮到了,全班同学都跟着我倒霉了,我成了众矢之的。”我忙问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女儿说:“今天下午上第一节课,我到教室的时间是2点28分,班主任已经在里面上课了。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表写的是2点30分。我喊报告时,班主任很不高兴,说我迟到了,还说从明天开始所有同学都必须在2点之前进教室做习题。课间,班里很多同学埋怨我,说因为我迟到连
期刊
第一部分:小鼠同种异体肝移植自发免疫耐受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   小鼠同种异体肝移植在没有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自发形成免疫耐受,但其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
“祇园”是日本千年古都京都的一个艺伎区,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国游客前去观光.但“祇园”中的“祇”字在中国存在诸多误读.本文通过考察“祇园”一词的由来及其与中日两国的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研究后提出了生活化情境构建教学方
寝室是除了教室以外,大学生进行学习、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良好的寝室文化对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帮辅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探讨通过加强寝室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及制
恋物,即物品依恋,是孩子将依恋对象从主要照顾者(母亲)转移到身边物品上的一种社会适应行为。6个月后,孩子会对母亲产生情感依恋,他们会主动寻找母亲的慰藉和保护。然而,母亲的陪伴时间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减少,于是,孩子们将情感依恋逐渐转移到自己身边的物品,如奶嘴、玩具、小毛毯等上面。  琪琪3岁了,她睡觉时总是喜欢盖那条旧旧的小毯子,而且喜欢咬着小毯子的一个角。有一次,妈妈看见小毯子实在很脏了,就将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