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和技术创新载体的人力资本愈加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在转型时期的我国,将逐渐衰退的“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力资本红利”,进而使得经济增长从对物质资本投入的依赖转变为对人力资本的依赖,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效率,促进经济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查阅以及对现实的观察发现,有些地区确实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而同样出现经济发展的差异;而有些地区的以受教育程度衡量的人力资本差异并不明显,但经济发展却具有较大差距。这其中,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往往具有更高的企业家精神和更为活跃的企业家活动。据此,本文试图将企业家因素纳入人力资本框架,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的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家理论及有关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构造了新的包含了企业家因素的人力资本结构,并对人力资本结构内部的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含义进行了界定,接着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关系。本文认为,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如同物质资本一样,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发挥着自身的要素功能。除此之外,其还具有通过提高自身产出效率的内部效应及提高其他生产要素效率的外部效应的效率功能。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通过这两种功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而企业家人力资本则通过创业行为及创新行为,配置经济资源,实现技术创新的市场化,提升经济效率,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人力资本结构引入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构建了人力资本结构模型,并将两者与有效劳动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人力资本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的计算方法。接着,本文将人力资本结构的衡量方法进行了考察和选取,并将全国面板数据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从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存量及创新能力方面,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水平、创新成果市场化能力及企业活力方面对人力资本结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与考察。在实证部分,本文将全国31个省、地区、自治区,东部11省、中部8省、西部12省的199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考察对比了有效劳动模型,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及人力资本结构模型,并计算出了全国及三大地区模型中各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对比分析了全国及区域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及人力资本结构模型中各要素的贡献率,更加具体分析及对比了三大地区的物质资本及包含企业家因素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创新性地计算了包含企业家因素的人力资本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更加明晰地展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根据这些分析,文章得出结论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依然是主要依靠物质资本投入拉动;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及企业家人力资本都对经济产生了重大作用,而企业家人力资本发挥了比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更大的外部性间接作用;与此同时,国家制度及政策的变化也对生产要素及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而领先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三地区中最大,但亟需企业家人力资本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从而提高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而西部地区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欠缺而且外流问题严重,对经济发展作用较小,其企业家人力资本在人力资本结构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其企业家人力资本有可能是由较发达地区转移过来或者知识外溢形成。最后,文章给出了发展专业技能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