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民俗视角观照重阳创作文本,从民众传统的岁时观念内核出发,讨论重阳民俗活动和文学活动展开的历史脉络和相互作用,再到文学创作对节俗事象传承和发挥,以及对民俗文化传统这一开放体系的影响。坚持以文学为本的原则,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和着眼点,联系重阳民俗,进行动态的考察。
首先,重阳节俗在多方面为文学活动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并被深刻地、真实地、艺术地展现在文学作品中。文学作品在保存民俗的信仰观念和奇异思维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高度想象和艺术构思,有自己的美学意义。民俗和文学作为“活动”,是两个各自开放的体系,又相互关联和影响。
其次,登高而赋的重阳诗歌是岁时节点和登高主题相融合的结晶,既生动记录了民俗节庆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思乡、怀远、伤逝的种种情怀。诗人把非功利的审美体验又贯注到优美多姿的语言形象塑造中,为重阳佳节增添了绚烂一笔。
再次,文人既是民俗活动的主体也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参与这种民俗文化活动时,首先为其中的文化积淀所浸润,同时又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才华融入其中,不断为节同增添典故、佳话。甚而一些文人的人格、志趣、情怀,在后世文人反复的怀古歌咏中渗入重阳节文化之中,进而生成了具有新的文化内蕴的重阳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