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进人民的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体育的发展水平,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秦皇岛市作为全国的重要旅游城市,也作为2008年奥运会承办城市之一,其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河北省群众体育发展水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秦皇岛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1.秦皇岛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目的呈现多元化趋势,增进健康和休闲娱乐是主要动机;自身健康因素和兴趣爱好是秦皇岛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主要成因。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的目的和成因存在明显的不同。2.除20-30岁外,秦皇岛市各年龄段参加体育锻炼的女性居民均多于男性;职业方面,离退休人员人数最多,工作时间相对较为规律,收入稳定的职业从业者,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3.秦皇岛市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表现出多样性、阶段性、季节性和地域性、性别差异性等特点。4.总体上看,秦皇岛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前四位依次是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和广场、社区内的空地、单位体育场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选择顺序有所不同,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对于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5.秦皇岛市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时间点的选择排第一位的是早晨,其次为傍晚,再次为节假日,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选择有所不同;居民对时间长度的认识总体基本正确;60.9%的锻炼者能够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但同时有39.1%的锻炼者体育锻炼的持续性较差。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职业对于体育锻炼的时间点、长度、频率等都有较大的影响。6.秦皇岛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逐年稳步增长,居民对体育消费的认可程度较高,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在体育消费理念上有所不同;居民每年的体育消费水平绝大多数在300元以下。影响居民体育消费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收入,因此职业对于体育消费有很大的影响。7.秦皇岛市社区体育管理体制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区、街、居三级框架的社区服务网络管理体系,但依托于社区管理体制总体规划中,从而由于秦皇岛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缺陷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很少,社区组织体育活动少,不能把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社区体育指导员以离退休积极分子为主,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较匾乏,无法满足现阶段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秦皇岛市城市社区体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社会赞助、经营性收入补贴、锻炼者自筹等渠道,呈现出社会化和多元化的趋势。针对现状,提出如下对策:1培养现代生活观念,增强居民体育锻炼意识。2建立和完善广泛的社区体育参与机制,把社区内的各类人群都纳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来,改变目前秦皇岛市锻炼人群的年龄、性别结构。3合理规划群众体育锻炼场所,构建公共体育锻炼场所、学校体育场馆、收费体育场馆相结合的锻炼场所网络。4提高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科学化水平。5不断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经济收入,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增加对自身健康的投资。6努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水平。7改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即各项目协会作用,实现社区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生活化。8通过各种途径鼓励社会力量投资社区体育工作。9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提高社区体育的组织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