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述宾结构研究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吴越春秋》的述宾结构为研究内容,对书中的述语、宾语、述宾语义关系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分析述宾结构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介绍了《吴越春秋》及其作者赵晔、《吴越春秋》的研究现状、述宾结构的研究现状、本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方法、意义和相关内容的说明等等。目前尚无对《吴越春秋》述宾结构进行系统研究的论文,这为正文的展开提供了依据。
  第一章是《吴越春秋》的述语。从音节角度将《吴越春秋》述宾结构的述语分为单音节述语和复音节述语,发现其述语以单音节为主,并将复音节述语划分为联合式、动宾式、偏正式和动补式四个类别;从词性角度把述语分为动词述语、形容词述语、名词述语和数词述语,动词述语是述语最主要的成分,又根据具体意义的不同而划分出小类;从带不同类型宾语的角度将书中的述语分为带单宾语和带双宾语这两类述语,发现带双宾语的述语占极少数。
  第二章是《吴越春秋》的宾语。从宾语的位置方面将述宾结构的宾语划分为正常语序的宾语和前置宾语,正常语序的宾语占主流,前置宾语仅有极少数。并对前置宾语的产生条件进行了分类,划分出了疑问句、否定句、复指、特殊和其他五种情况下产生的宾语前置类型;从功能上将宾语分为体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大类,并在其中又区分出一些小类。体词性宾语占主要地位,其又包括名词及名词性结构、代词和数量词及数量结构作宾语。
  第三章是《吴越春秋》述宾结构的语义分析。将单宾结构的语义类型分为受事宾语、关系宾语、使事宾语、意事宾语、施事宾语、存现宾语、同一宾语、类似宾语等八大类,并在各类型内部区分出小类,发现受事宾语占主要地位;双宾结构的两个宾语和述语分别构成述宾结构,因此对八类双宾结构的两个宾语分别进行语义类型分析。
  第四章是《吴越春秋》述宾结构的特点及发展变化。通过与《论衡》的横向比较,发现东汉时期述宾结构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又通过与《左传》的历时比较,得出宾语前置和双宾结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的结论。此外通过对《吴越春秋》与《国语》和《史记》中相似内容的比较,展现述语、宾语和述宾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作为新文学的闯将,刘半农短暂的一生集新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杂文家、战士、诗人、学者等于一身,是清末民初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个代表性人物。在刘半农几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其著译内容多是以抨击时弊、启迪昏懵、开拓创新、审视国民性、宣扬人道主义等等为切入点,进而透射出刘半农文学创作的轨迹及思想嬗变的过程。从整个五四时期的一段时间范畴来看,刘半农不仅接受了进化论的有效整合,而且又承接了五四启蒙传
学位
自然风景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在艺术生成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五四”是一个从古到今的转变过渡时代,作家们接受着各种外来思潮的影响,却又都保有着传统文艺不绝如缕的气息。文学中的风景也就在继承传统的表现形态下接受着现代观念的改造与重铸,这种改造与重铸一直延续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中会包含有新的时代信息,新的呈现技巧,以此形成对于传统的承续和突破。文章分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
学位
陈彦是继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之后又一位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陕西作家,他凭借优异的戏剧和长篇小说创作在当代文坛上占据愈益突出的地位。特别是其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受到人们重点关注。其中《西京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装台》被中国小说学会评为“2015年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第一名,《主角》则荣登第三届长篇小说金榜,获得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本
学位
20世纪80年代末,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新的研究领域。由于起步较晚,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布不均,研究方法单一。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语际迁移方面,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有学者涉及,但是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与语言习得路径相结合的研究十分鲜见。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以理论探讨、量化实证研究居多,偶见实验法。近10年来语言习得领域的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虽然在观点上有融合的趋势,但在
学位
比较范畴一直是汉语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对比较范畴的研究仅仅局限在比较句内是不够的,特别是仅仅从句法的角度对比较句进行直观的描写,而不考虑形式背后的语义内涵,不能帮助正确地认识比较范畴的实质。本文在分析比较范畴的建立过程和性质的基础上,描写比较范畴的语义结构和总体特征,并立足语义基础,寻找现代汉语中比较范畴的语言形式,探讨比较范畴在话语形式中的实现状态。  全文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章为引言。在
学位
颜延之与谢灵运在刘宋时期就已经成为诗坛并举的“双子星”,并代表着刘宋诗歌的最高成就。但是,目前学界的研究点只是停留在颜、谢两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变化,并未真正的从他们诗歌的语词、用典、用韵、句法、字法上的对举去考察。同样,也未能从诗歌创作的角度上把两人所代表的刘宋诗歌归置到整个文学史中去考察。因此本文将选取“方轨前秀,垂范后昆”的颜、谢两人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  其一,通过对历代诗话与史传的材料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