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文言虚词“之”的回指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ho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指研究起源于西方的哲学和逻辑学,在西方学术史上具有悠久的研究传统。大部分的回指研究是以英语作为主要语料,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不少学者开始专注于汉语回指问题的研究,他们主要以现代汉语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仍然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文言虚词进行的回指研究却非常少。针对这一点,本文以文言虚词“之”为例,以1998年1月的《人民日报》为主要语料,从回指的角度对文言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特征和表达效果进行了探究。由于“之”在语篇和句子中的回指形式多种多样,为了缩小研究范围,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用作宾语并回指名词或名词短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然后,分别从篇章回指和句内回指这两个方面来对“之”进行可及性分析。大量的实例表明,篇章回指中的“之”是一个中可及性标示语,其指称对象具有中可及性。把篇章回指中用作动词宾语的“之”记作“之1”,用作介词宾语的“之”记作“之2”,经过进一步地分析,得知“之1”比“之2”具有更高的可及性。接着,把篇章回指中的“之”与现代汉语中一般代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在使用范围和语法特点上的异同。对于句内回指中的“之”,把用作动词宾语的“之”记作“之3”,用作介词宾语的“之”记作“之4”,分析的结果显示,“之3”和“之4”都是一部分属于中可及性标示语,另一部分是高可及性标示语,对于其中的原因文中也进行了探讨。然后,把篇章回指中的“之”与句内回指中的“之”在可及性和表达效果上的相似性和不同点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探讨了其中的原因。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了全文的优缺点,并且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戏剧是由对话和情节构成的。戏剧中的人物对白不仅能够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体现人物的行为动机,而且对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戏剧中的
供应链中的渠道协调问题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合作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协调机制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合作广告是一种成本分配机制,是制造商为其零售商提供广告支持,分担一定比
期货交易的风险很大,一旦成功可获得巨大利益,甚至可能出现一夜暴富的情况,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则有可能血本无归。如何控制期货风险一直是金融界关心的问题。橡胶是中国期货市场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制造”的出现和发展,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愈趋激烈,顾客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和即时化方向发展,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高度信息化
针对平面不规则RC框架结构,从构件安全层次出发提出基于传力路径的减震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广义结构刚度法的基本原理计算结构中所有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再假定消能支撑的截面参
帕金森病可以进行性发展,导致严重的平衡不稳的强迫步态.目前帕金森病多采用各种抗震颤麻痹药物治疗,而应用运动与作业疗法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亦日益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数据的大爆炸,而电子化的数据形式和数据量的迅速增加为企业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课程的人才培养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处于较高水平的国家和地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以投资的形式将产业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在全球范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上缴税收占税收总额的55%,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其贷款仅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0%。尤其是今年以来,在自然灾害、宏观调控及国
本文选择将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从人对空间公共性的需求以及空间对人的交往意义两个层面出发,将对老年人公共空间本身的抽象研究转化为对空间活性进行的系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