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教育国际化的大潮流。在这种大背景下,新时代公民对文化的诉求不断提高,在传承发扬本国文化之外,学习异域文化也越发显得重要。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也为教科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口,语文教科书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和传播工具,自然也就备受关注。研究教科书中的异域文化正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显现出其必要性和价值所在。建国至今,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出版了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这几十年问,我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和发展。论文选择教科书中异域文化为切入点,以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分析文本进行教科书中异域文化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教科书反映了怎样的异域文化?随着社会的变革,教科书中异域文化的变迁在哪里?教科书中异域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带着这些思考,研究按照以下思路展开:导论部分阐述了选择八套小学教科书进行异域文化研究的基本缘由,详细介绍研究思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论文的第一部分根据前人的相关研究界定关键概念,通过梳理前人对教科书中文化的研究和教科书中异域文化的研究进行综述,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分析框架,主要从风土地理、社会体制、人物形象、文学作品和人际关系这五个维度来进行考察。论文的第二部分根据分析框架进行文本分析,也是论文最为重要的部分,依照分析框架设定的五个维度进行具体的考察。在分析方法上本研究主要运用频度统计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这五大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解读。在风土地理这一纬度,解释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异域风土地理选文数量的变化,再从选文中涉及的国家和地理景观来考察这种变化的方向;在社会体制这一纬度,首先对八套教科书中异域社会体制的选文进行纵向比较,整体上考察选文数量变化,然后细致到具体的课文具体分析选文的中心思想变化和变化的缘由;在人物形象这一纬度,主要从人物的职业、性别、国别等方面考察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异域文化选文所呈现出来的异域人物,并探究其演变的规律;在文学作品这一纬度,主要从作品体裁、主题、所属国家等方面考察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异域文学作品的变化走向;在人际关系这一纬度,整理所有有关人际关系的异域文化选文然后归类分析,寻找其中变化的地方并从社会学角度解释变化的原因。论文主要解释异域文化在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体现,并探寻其继承性或趋向性。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结论与建议,从五个维度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异域风土地理从苏俄走向全球,经典得到传承;异域社会体制的关注程度相对稳定,批判意识得到传递;异域人物形象人物职业分布变广,人物性别差异明显,成人逐渐走向儿童;异域文学作品关注度增加,对作品的选择范围增加;异域人际关系种类增加,政治关系走向生活关系。最后从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