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渗透和吸附变形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 : 42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炭开采和瓦斯抽采过程中,煤和瓦斯存在着紧密的互动联系。瓦斯解吸、流动和煤变形、渗透过程中瓦斯和煤之间的耦合作用又使得这种互动关系异常复杂。研究煤变形破坏过程瓦斯的流动规律和考虑空间、时间因素作用下的煤渗透规律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人们对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的发生机理的认识仍不清楚,进行煤吸附解吸气体的变形规律研究,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灾害和指导瓦斯抽采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岩石力学、渗流力学、实验力学和采矿工程等理论,开展了考虑吸附、不同加载方向、时间尺度和尺寸效应等因素作用下的煤渗透规律实验,开展了煤岩全应力应变过程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渗透规律实验,以及煤对不同气体吸附解吸特性和不同煤对甲烷吸附解吸规律的实验,对煤渗透规律和吸附解吸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有:(1)煤吸附不同气体最大变形量不同,εCO2 >ε(CH4) >εN2>ε(Ar)。吸附二氧化碳后的变形量是吸附甲烷变形量的2倍,是吸附氮气变形量的4倍,煤不吸附氦气。(2)不同类型煤对甲烷的吸附变形规律不同,不同煤吸附甲烷膨胀达到最大变形量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突出煤样吸附瞬间变形量即能达到最大值,非突出煤达到最大变形量需要数小时至数十小时。(3)考虑煤对瓦斯的吸附作用,煤渗透率降低;煤的渗透率与荷载施加方向有关,不同载荷施加方向对渗透率影响明显。(4)煤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率呈两种形式变化,一种渗透率先降低后升高,达到峰值后再降低;另外一种是随着应力的增加渗透率递减直至屈服渗透率突然升高。循环加载过程煤的渗透率呈规律性增加,屈服前后的循环加卸载渗透率呈现不同变化规律。轴向和径向循环荷载作用渗透率变化规律不同,轴压循环加卸载过程,渗透率表现为逆时针上升,而围压循环加卸载过程,渗透率表现为顺时针下降。通过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率测试实验得到了煤变形破坏过程三阶段渗透率—应变关系式。(5)煤渗透的尺度效应明显,考虑时间尺度,渗透率呈负指数衰减;研究了实验室尺度和工程尺度两种空间尺度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对于小尺寸试件,渗透率随着煤渗透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煤体中裂隙,尤其是有效联通裂隙对气体渗透影响显著,提出了渗透率多尺度计算方法。应用煤层气井排采数据计算了煤储层的渗透率,计算得到的渗透率高于实验室测试结果3个数量级。
其他文献
<正>我是来自无印良品的松井忠三,我讲的是企业改革的话题。先看我们公司的情况,是1989年成立的,正好是25年之前的事,诞生25年了。我们员工人数在日本有6000人,在国外有5000,
期刊
藏戏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艺术形式发展成熟,自成体系,艺术风格强烈鲜明而又独特,具有极强的综合之美,它虽然依附于宗教精神,但并不完全以颂神和宣教为目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
<正>中药均须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以及调剂、制剂的要求而进行漂、泡、润、切、挑、筛、簸、洗、刮、刷、蒸、煮、淬、炒、炙、煅等一系列特殊加工处理,即通常所说的中药
会议
[目的]统计研究中药肝毒性与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归经等)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应用肝毒性中药栀子的主要成分栀子苷灌胃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从过氧化损伤和超微
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裔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为二十世界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凭借其卓越的写作技巧与对黑人种族问题深刻的探讨,她的作品已成为了当代非
我国东北黑土区总面积约1100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为815万公顷,占东北地区总耕地面积的32.5%,粮食产量占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44.4%。黑土带是东北玉米带的核心,玉米产量和
为了对液化天然气(liquied natural gas,LNG)冷能发电系统参数及工质选择进行分析,以单级朗肯循环为基础,选取不同工质,对LNG低温冷能发电亚临界循环基本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
山东临朐山旺地区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极为发育。通过对该地区硅藻土纹层的研究 ,确定其分类和成因 ,为进一步确立年纹层的存在、利用其进行高分辨率测年、探讨高频古气候旋回
近年来,台风警报总体给人一种“狼来了”的感觉,各个台风不是擦肩而过,就是生命史短促、风雨影响有限。但这些在台风“利奇马”身上并未重演,它是货真价实的重量级台风,也是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然而煤炭的利用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9年已超过50%,因此研究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方法和煤炭制取液体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