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选择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上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面临着被分拆、收购和倒闭等困境。在此背景下,我们仍应该立足我国实际,顺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坚定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方向。本文试图从推动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当前金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分析我国现阶段银行业国际化进展、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西方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后在中国银行业如何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简要的介绍银行业国际化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关于银行业国际化的概念,至今,学术界还存在着分歧。一般认为,银行业国际化指“在各国放松国内金融监管和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其经营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国际间各国金融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和状态。”推动银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列宁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等。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结合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具体实践,着重分析当前银行业国际化进展、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增设海外金融机构,拓展海外金融业务,更好地支持中国经济“走出去”。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企业、金融业甚至整个国家等都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总结了西方几个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银行业国际化的经验及教训。在这一部分中首先简要的回顾了英、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然后从中总结出相关经验,最后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的内容是在总结国内外银行业国际化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应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问题的对策选择。深刻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反思过度的、不受限制的金融创新,推进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与国际银行业监管接轨的适度宽松的法律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银行实现跨国经营;审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银行机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快推进银行海外机构网点建设,拓展银行海外经营业务等等。
其他文献
从九七年至今,香港回归的十几年内,香港文化走向和港人心理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其基本趋势呈现为与大陆心理距离的逐步拉近。本文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回归前后香港电影个案的
无论哪一个历史时期的哲学研究都有它特有的内容热点。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 ,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以及新体制的确立。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 ,从历史唯
伴随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逐渐深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行业中十分重要行业,房地产金融业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的突出。所以,住房的建设及其消费,已经成为
楼宇经济是指以商务楼及功能性板块、区域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租、售卖等多种形式引进企业,通过招商、留商发展地方经济,体现集约型、高密度特点的房地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公司在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所带来的巨大成效的同时,从体系运行多年的实践和体系运行工作不断深化进行剖析,认识三个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定误区。
标准孔板流量计占整个贸易计量的50%左右。其原因在于标准孔板流量计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技术成熟、性能稳定且无需标定。这些优点使得标准孔板流量计在燃气管道的计量中被
<正>国医大师周仲瑛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擅长复合立法、重剂合方治疗各种疑难疾病,特别是在肿瘤治疗中匠心独运,屡起沉疴。笔者就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