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银行业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上很多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面临着被分拆、收购和倒闭等困境。在此背景下,我们仍应该立足我国实际,顺应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坚定银行业国际化经营方向。本文试图从推动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分析入手,结合我国当前金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分析我国现阶段银行业国际化进展、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总结西方主要经济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后在中国银行业如何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的内容是简要的介绍银行业国际化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理论。关于银行业国际化的概念,至今,学术界还存在着分歧。一般认为,银行业国际化指“在各国放松国内金融监管和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其经营活动跨出国界,日益与国际间各国金融融合在一起的过程和状态。”推动银行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理论,马克思、列宁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及产业组织理论等。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结合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具体实践,着重分析当前银行业国际化进展、影响及存在的问题。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增设海外金融机构,拓展海外金融业务,更好地支持中国经济“走出去”。银行业国际化发展对企业、金融业甚至整个国家等都具有积极影响。同时,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体制制度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总结了西方几个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银行业国际化的经验及教训。在这一部分中首先简要的回顾了英、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的进程,然后从中总结出相关经验,最后为我国银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第四部分的内容是在总结国内外银行业国际化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应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化问题的对策选择。深刻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反思过度的、不受限制的金融创新,推进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与国际银行业监管接轨的适度宽松的法律环境,支持有条件的中资银行实现跨国经营;审慎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尤其是银行机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加快推进银行海外机构网点建设,拓展银行海外经营业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