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新闻史可以发现,在我国近代报业史上,曾有过两次“时评热”:一次是1896年8月9日上海创刊《时务报》掀起的中国第一次“时评热”,另一次是20世纪40年代,以《大公报》“星期论文”为代表的第二次“时评热”。而从1998年起至今,时评在都市报的再次勃兴,被人称之为我国新闻史上的第三次“时评热”。①这三次时评热,“时评”概念都在发生变化。从政论文体的时评,到泛指新闻评论的时评,再到新闻评论中一支短、平、快的评论“轻骑兵”,无不透露出我国新闻言论的发展历程。其中,最近一次的时评热在都市报上的掀起也是报业发展的必然。
1998年“冰点时评”在《中国青年报》上首开时评板块以来,不少报业陆续感受到时评这种言论方式的社会影响力和重要性,纷纷开设时评专版。而掀起这股时评热高潮的当数广州的《南方都市报》,每天两个整版的时评以新颖的观点、泼辣的评说吸引了众多读者,尤其是高层次的读者。在这两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报纸带动下,近几年来,各地都市类报纸纷纷效仿。于是,时评如一夜春风吹遍了整个都市报业,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观。
一直以来,媒体对社会事件的对与错、黑与白、是与非享有唯一定夺权,报纸作为舆论和话语权的实现途径之一,判断定论的权利掌握在一群所谓的社会精英手中,长久地被占据着。都市报时评版的出现,体现了报刊四种理论中的社会责任理论要求,观点思想的自由交流与争锋,形成了平等的思想圆桌会议,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和谐的基调。
因此,了解和分析都市类报纸时评专版的话语体系及特点,有助于我们对都市报时评版话语平台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探索良好的舆论话语空间。本文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专门针对当前都市类报纸的时评专版现象进行分析,以期给都市类报纸把握时评专版的舆论导向,构建健康的话语平台提供一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