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功能性视力下降患者双眼视功能的特点,观察和探讨视觉训练对功能性视力下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就诊的功能性视力下降患者30例,平均年龄(8.80±2.39)岁。所有患者均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弱视危险因素及全身性疾病,通过综合验光仪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完善双眼视功能检查,分析、诊断后给予个体化规范的视觉训练,并将训练前后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正视眼患者7例;8例低度近视患者,屈光度在-0.25D~-2.50D;低度远视患者7例,屈光度为+0.25~+1.50D;8例低度散光患者,屈光度<1.50DC,均为双眼矫正视力不良,且远视力均<1.0。给予9周的个体化视觉训练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至1.0,训练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右眼:t=-11.236,P=0.000;左眼:t=-10.868,P=0.000)。训练后患者的单、双眼调节幅度,单、双眼调节灵活度,正、负相对调节等调节功能均优于训练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功能性视力下降患者,进行有效的视觉训练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矫正视力,改善双眼视功能,开展视觉训练对功能性视力下降患者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