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工厂观探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j7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物史观的发现不仅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实现了哲学领域中的伟大变革,而且为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基础。唯物史观不仅是在实践中诞生,而且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马克思所处的十九世纪正是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工厂作为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典型形式,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马克思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厂形成历程的考察,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及其生产秘密。  囿于时代与历史实践,马克思的工厂观思想散见于其著作中。它萌芽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展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于《资本论》,历经了行会手工业、工场手工业以及机器大工业发展时期。马克思的工厂观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建构过程中的必然理论环节,不仅确证、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工厂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的工厂观:  第一,全面考察了马克思工厂观的思想来源。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然而,马克思遇到了两个理论困境:私有财产的本质来历以及异化劳动发生的根源。于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选择了分工来破解其理论难题。分工的不同阶段,也是所有制的不同形式,即分工导致了所有制关系经历了一个由“部落所有制”到“工业资本”现代所有制的演进历程。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分工协作的发展、雇佣劳动以及剩余价值理论的阐释,全面揭示了工厂观思想。  第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工厂观的基本内容。本文从行会手工业、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工厂观的基本内容。首先,伴随着分工的不断发展,在城市中慢慢形成了行会手工业。行会的基本职能就是协调本行业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涉及到本行业的利益冲突中保护行会成员的利益不被他人所侵害。在行会手工业制度形成之后,师傅、帮工、学徒之间的地位开始固化,成员之间有着严格的身份差异,从而构成了行会内部的等级制度。随着行会内部民主精神的坍塌、内部关系的失衡、行会章程的阻碍以及包买商的出现、宗教改革的影响等因素,行会手工业开始逐渐解体与转型。其次,纺织业由于本身的特性,摆脱了行会手工业的束缚,出现了最早的工场手工业。在工场手工业中,随着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和分工的固定化,商业资本逐渐取代等级资本,越来越多的工人受同一资本指挥,劳动者开始成为局部工人。工场手工业以牺牲工人来加强资本的增殖,具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最后,工业革命的爆发促成了机器大工业的建立。随着劳动资料从工具演变为工作机、工作机随着机械动力的采用发展为机器体系分工协作,工厂制度得以产生。工厂制度普遍建立之后,一方面,使生产力得到了迅猛发展,导致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家庭劳动、农业的巨大变革,促进了工业资本的确立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工人被剥削的范围,提高了工人被剥削的程度,使工人得到“畸形”发展。  第三,立足于马克思的工厂观,彰显马克思工厂观的唯物主义性质,把马克思的工厂观作为唯物史观建构过程中的必然理论环节,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并确证其科学性,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工厂的新变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厂的分析是《资本论》研究的必要环节,同时也是唯物史观创制过程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如果没有对资本主义工厂的分析,马克思就不能发现剩余价值理论,也就无法构建起《资本论》这一宏伟巨著。如果没有对工厂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的探析,马克思就不可能全面理解资本主义,就不能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马克思的工厂观确证、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其次,当代资本主义的工厂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如科技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经营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以及“中产阶级”的出现等等,都给马克思的工厂观提出了巨大挑战。但是,马克思工厂观所坚持的基本理论和立场依然没有改变。在当代资本主义工厂中,工人仍然被当做机器,从事着异化劳动,他们依然是被资本剥削的对象,依然是“单向度”的人。
其他文献
讨论了一类不确定时滞系统的具有稳定性的鲁棒H∞几乎干扰解耦问题(RADDPS),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和代数Riccati方程方法分别得到了RADDPS可解的充分条件,并且相应给出鲁棒静态
电力是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能源之一,对于社会生活与生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下,对于电力的要求也相应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公益诉讼作为公共利益保护手段在法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推动法治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一些法治较为发达的国家,公益诉讼已完成了现代化的历史转型,顺应了社会需要。
学位
2010年5月8日13时35分左右,江苏省镇江市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货车突然方向失控,“轰”的一声撞上了一辆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正在骑车的中年妇女一头栽倒在地,当即死亡。交警认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间国力竞争的愈演愈烈,各国逐渐将竞争的领域从传统的军事、科技、经济等转移到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来,这样的转变不仅从侧面说明了人类社会和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配电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配电自动化系统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当前配电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配电生产的过程中,配电生产的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现出来。其中,高职生就业尤为困难。少数民族高职生是高职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其就业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同
江苏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创新开展并推广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片区服务站,作为工会服务企业安全发展、保障职工安康权益的切入点,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触角延伸到
裁量作为公共行政的典型特征,渗透到行政法领域的每一个环节,行政法的中心任务就是关于裁量控制的法。政府治理内容与对象复杂性以及法律规定的原则性决定了裁量是行政许可的内
随着配网自动化的不断建设,电气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型的集成开关柜装置向着集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以便于变电站的合理规划和设计;在高压开关柜中,电气元件众多,排列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