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生炭疽菌效应蛋白CfCE12靶向MdNIMIN2抑制寄主免疫机制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炭疽叶枯病为我国苹果一种新病害,主要病原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果生炭疽菌不仅危害苹果果实,而且侵染叶片,严重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该菌以半活体营养方式侵染苹果组织,在致病过程中可以分泌效应蛋白促进其侵染。效应蛋白为真菌重要致病因子,研究其功能及互作蛋白有助于解析炭疽菌致病及寄主抗病机制。前期本研究室筛选到果生炭疽菌效应蛋白CfCE12,其在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利用酵母双杂从侵染文库筛选与苹果互作靶标蛋白,运用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及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候选互作蛋白关系,并分析CfCE12与靶标蛋白互作影响寄主免疫的原因,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效应蛋白CfCE12为诱饵蛋白在果生炭疽菌侵染苹果叶片不同时期的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35个候选蛋白。进一步通过酵母体内验证、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免疫共沉淀(CO-IP)试验发现CfCE12与苹果MdNIMIN2能发生互作,为果生炭疽菌效应蛋白的互作蛋白。烟草瞬时表达显示CfCE12与MdNIMIN2共定位于细胞核。目前,尚未发现其它效应蛋白以MdNIMIN2为靶向的病原菌,因此二者的互作可能代表病原物一种新致病机制。
  (2)通利用C.fructicola接种苹果叶片,通过qRT-PCR分析不同时间点NIMIN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MdNIMIN1及MdNIMIN3在果生炭疽菌侵染8h显著上调表达,MdNIMIN2在侵染24h显著上调表达。表明NIMIN不同基因果生炭疽菌侵染差异表达。
  (3)烟草上过表达MdNIMIN2后,发现MdNIMIN2可以显著增强烟草对疫霉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的抗性,qRT-PCR显示PR1与NPR1基因均上调表达;而烟草上瞬时表达CfCE12,发病程度则明显加重,同时qRT-PCR显示PR1与NPR1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共表达MdNIMIN2和CfCE12,则发病程度与空载体相当。这些结果表明CfCE12通过影响MdNIMIN2的生物学功能影响烟草抗性。
  (4)对CfCE12及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在炭疽菌属胶孢群物种中均含有CfCE12蛋白,不同种炭疽菌的CfCE1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6%以上,表明CfCE12为胶孢群真菌共有保守蛋白。该蛋白N端具有18个氨基酸构成的信号肽及64个氨基酸组成的CFEM结构域。在烟草上表达CFEM结构域缺失突变体丧失抑制Bax引起坏死功能,表明该结构域为效应蛋白CfCE12的关键作用区段。酵母双杂亦确定CFEM为CfCE12-MdNIMIN2互作的关键区段。
  (5)NIMIN2为NPR1的辅助调控因子,为了明确CfCE12与MdNIMIN2互作对MdNIMIN2与MdNPR1互作程度的影响,利用酵母三杂系统分析了CfCE12、MdNIMIN2和MdNPR1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CfCE12不表达时,MdNIMIN2与MdNPR1可以结合,CfCE12表达时,MdNIMIN2与MdNPR1不能结合,表明CfCE12与MdNIMIN2结合能够抑制MdNIMIN2与MdNPR1的结合。
  (6)为了进一步明确CfCE12与MdNIMIN2结合影响MdNIMIN2与MdNPR1结合的原因,构建了MdNIMIN2的分段突变体,利用酵母双杂分别验证MdNIMIN2-CfCE12及MdNIMIN2-MdNPR1结合的区段,结果显示与CfCE12互作的区域位于MdNIMIN2的13—81位氨基酸,与MdNPR1互作区域位于MdNIMIN2的13—64位氨基酸,说明MdNIMIN2以部分相同区段分别与CfCE12和MdNPR1结合,即CfCE12通过竞争性结合MdNIMIN2抑制MdNIMIN2-MdNPR1结合。
  综上所述,本研究明确了果生炭疽菌效应蛋白CfCE12与寄主蛋白MdNIMIN2直接互作关系,CFEM结构域为CfCE12互作的关键区段,效应蛋白CfCE12通过竞争性结合MdNIMIN2抑制了其与MdNPR1结合,进而影响PR1表达。本研究发现果生炭疽菌CFEM结构域具有与NIMIN2互作新功能,首次发现果生炭疽菌效应蛋白CfCE12靶向MdNIMIN2抑制寄主免疫新机制。
其他文献
学位
纳米MgO、ZnO和AlO3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家电、环保、纺织业和机械业等领域,使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有更多机会接触纳米材料,因此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不同的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种类和尺寸的MgO、ZnO和Al2O3无机纳米氧化物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目的]1.研究不同类型MgO、ZnO和Al2O3纳米材料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
学位
园艺产品之所以保鲜期不长,易腐烂变质,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采收后所产生乙烯等植物激素作用,在密封的冷藏环境中,从产品释放的乙烯气体和其它来源的乙烯气体能增加呼吸强度,增加代谢酶的活性,加速膜透性升高和细胞的区隔化损失,从而促进了果实的软化、蔬菜的退绿、切花的衰老,缩短了园艺作物采后寿命;二是微生物侵染作用,霉菌是果蔬贮藏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冷藏环境不能完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在湿度较高的冷库中,高湿
学位
志贺氏菌(Shigella)是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肠道病原菌之一。人类对志贺氏菌有很高的易感性。因此,对志贺氏菌建立快速的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显得至关重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以其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简便、快速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本研究针对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设计特异性的LAMP引物,建立LAMP技术检测志贺氏菌的方法,与PCR法比较,对LAMP技术进行评价。实现了对志贺氏菌快
该研究的目的是从鲜人参中提取分离天然皂苷,模拟红参加工艺探讨红参加工中天然皂苷成分转化过程,揭示其转化机理.方法:将鲜人参干燥、粉碎,兼用甲醇提取,乙醚脱脂,正丁醇萃取,从水层得到天然人参总皂苷.分离时采用大孔树脂除去水溶性杂质和糖分.再经过硅胶柱层析和阳离了交换树脂柱层析.将获得的天然人参皂苷(即丙二酰基-人参皂苷),模拟红参加工工艺,得到转化物.对该加工产物进行理化鉴定(如化学试验,IR、FD
学位
类黄酮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人类多种慢性病。正因为类黄酮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功能,所以近年来备受重视,成为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点。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明确了黄瓜黑刺中的色素物质主要为单宁和黄酮醇,并证实CsMYB60在类黄酮生物合成的调控中起关键作用。然而,类黄酮在黄瓜各组织中的分布模式,CsMYB60如何调控黄瓜单宁
学位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苯环构成的烃类化合物,具有致畸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作用的持久性环境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广泛存在,最终汇集到土壤,使得土壤成为储藏库。且PAHs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水生蔬菜作为一大类蔬菜,对于调整人们饮食结构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本研究以广西三大主产水生蔬菜莲藕、荸荠、慈姑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水生蔬菜和陆生蔬菜PAHs的污染特征,种植蔬菜土壤的污染差
学位
土壤污染是危害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以及人体健康的关键问题。随着对土壤污染研究的不断深入,仅关注单一类型污染物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土壤环境问题。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是土壤中行为差异较大的两类污染物,共存时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单一类型、单一时间点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暴露风险,而对于土壤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风险评价以及长时间尺度下它们的时空变异特征的研究仍
学位
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为大气圈或生物圈碳储量的三倍之多,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贮蓄库。评估土壤有机碳的固定潜力并且揭示其稳定机制有助于为土壤碳循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母质作为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决定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石灰岩、第四纪红土、花岗岩、玄武岩和红砂岩是亚热带低丘地区广泛分布的成土母岩,然而这些母质发育的土壤中有机碳的积累、转化和稳定特征及其主要影响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约三分之二的陆地碳储存在土壤中,其中约60%为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库具有重要的农业及生态功能,也是CO2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源和汇,针对土壤有机碳周转矿化规律的研究对于从根源上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土壤地力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目前多数研究关注于生物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矿化的影响,忽视非生物因素作用。本论文综合应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高通量测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