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中采用提拉法生长了一系列无宏观缺陷、光学性能好的Hf:Er:LiNbO3晶体。研究了晶体的生长工艺、缺陷结构及发射性能。探索出生长同成分铌酸锂晶体合适的工艺参数(温度梯度、晶体生长速度、晶体旋转速度),保持了平坦的固液界面,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因溶质分凝所造成的晶体成分的不均匀性。通过晶体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分析,揭示了抗光损伤元素Hf掺杂浓度的变化对晶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晶体的红外透射光谱表明,当铪的掺量达到4mol%时,Hf:Er:LiNbO3晶体吸收峰峰位由低掺铪量的3482cm-1附近移到了3492cm-1附近,说明当Hf4+的掺杂浓度为4mol%时已经达到了阈值浓度。晶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随掺铪量的增大,基础吸收边发生相对紫移,当铪的掺杂浓度达到阈值后,基础吸收边又发生相对红移。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表明,Hf:Er:LiNbO3晶体在Hf掺入浓度增加的情况下,没有出现新相,但晶格常数有所改变,表明Hf4+只能取代Li+、NbLi4+或Nb5+。提出了Hf4+在晶体中的占位模型:在掺铪量低于阈值浓度时,Hf4+取代反位铌NbLi4+:高于阈值浓度时,Hf4+同时进入正常的Nb位和Li位。
用光斑畸变法测定了Hf:Er:LiNbO3晶体的抗光损伤性能,结果表明其抗光损伤性能比Er:LiNbO3晶体的抗光损伤能力至少提高了1个数量级以上。
研究了Hf:Er:LiNbO3晶体的绿光上转换发射性能。在掺铪量低于阈值浓度时,上转换发射性能增强;在掺铪量高于阈值浓度时,上转换发射性能明显减弱。结合缺陷结构与能级结构分析了发射机制,得出上转换发射性能的变化与Er3+团位束浓度的变化直接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