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群体诉讼制度及其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fanro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性诉讼制度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各国专门为解决群体性纠纷而设立的一种新型制度,它弥补了传统的单一诉讼和共同诉讼无力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型群体性纠纷的不足。主要代表有美国集团诉讼、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德国团体诉讼和我国代表人诉讼。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对群体性诉讼进行了历史的和比较的分析,全方面地审视群体性诉讼制度。在现实意义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群体性纠纷和事件不断发生,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诉讼制度确立不过十年左右时间,其在实践运行中对于解决群体性纠纷尚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各国解决群体性纠纷的制度加以分析,综合考虑各国确立相应制度的社会背景、法律传统、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并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各国相关立法和实践经验,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找出其共性,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予以吸收和借鉴。同时,笔者以美国集团诉讼制度 20 世纪 90 年代的新发展为例,着重分析了集团诉讼赖以存在的各种社会条件,以及其自身的困境和悖论,强调必须辩证审慎地看待并充分考虑各国自身特点和国情。最后得出本文结论,即我国群体性纠纷的解决必须符合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我国尚不具备整体引进美国集团诉讼的社会条件,对于代表人诉讼立法本身应予肯定,我们可以利用司法实践协调立法与社会现实的差距,增加解决纠纷的途径,以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从社会纠纷化解的角度看办案,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很多案件都化解不了一起纠纷,但有时从一起案件开始可以化解很多纠纷。这里面的区别在哪里?“案多人少”是当前法院的突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公司收购早已越出一个地区甚至一国的范围。针对恶意收购,很多目标公司都采取了反收购措施。在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
慈善法的难产源于功能定位与治理方式的不明确,我国将慈善法作为公益活动基本法的立法姿态,意味着其历史任务已经突破了慈善领域,一定程度上承担着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职责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城乡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近初步建立,但是由于受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影响,生活在城乡之间的农民工,虽然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却只能享受农民的社会待遇。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逐步享有城市社会保障待遇,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社会保障问题时,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比较了猪后海穴穴位免疫与常规口服、肌肉途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后,母猪初乳、常乳及免疫仔猪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表明,初乳中IL-2的含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