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已经成为各国取得竞争优势和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尽管我国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已经基本建成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采取了人民法院和行政管理机关“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开展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侵权犯罪行为等,可以说走过了发达国家数百年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强化;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对我施压;跨国公司不断加强在华知识产权部署;国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战略;法制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执法能力尚不足以震慑日益猖獗的侵权和犯罪等因素,导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形势趋于严峻。 本文从知识产权概念入手;通过详细分析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范围、特点、重要性,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产生;接着介绍了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等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成就和面临的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性建议:政府要在战略思维上确立以我为主的工作定位,将知识产权工作提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政府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对策研究;要加快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要加强知识产权执法;要重视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要加快知识产权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等。 我国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竭力从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可能的创新点有:1、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历史沿革作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