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简明心境量表(BPOMS)、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观察表,对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大肠癌住院病人在术前、术后的临床观察,初步探讨大肠癌术后疲劳的特点,研究引起术后疲劳的相关因素,探讨中医证候与大肠癌术后疲劳的关系,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为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大肠癌术后疲劳的预防和治疗、科学的评价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间78例行大肠癌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14、30天完成视觉模拟量表(VAS)、简明心境量表(BPOMS)及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观察表的填写收集临床资料。采用EpiData3.1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录入,校对无误后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平α=0.05。通过对VAS、BPOMS量表术前、术后得分的比较,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计算(?)±s探讨大肠癌术后疲劳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肿瘤不同分期、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VAS得分的比较,以及简明心境量表不同时点各纬度得分的变化来研究大肠癌术后疲劳的相关因素;通过对不同中医证候术前、术后VAS得分的比较,探讨中医证候与大肠癌术后疲劳的关系特点。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对78例患者进行VAS、BPOMS量表的调查研究发现,术前93.6%的患者存在疲劳,术后第3天、7天为100%,第14天为97.4%,第30天为92.3%,术后第3天程度最为严重,随着术后恢复疲劳逐渐减轻。术后疲劳的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手术方式、中医证候等因素相关,疲劳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组间比较P=0.004,比较差异显著(P<0.01)。男性患者的VAS得分高于女性患者,两组之间比较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不同分期的患者,术后VAS得分由低至高依次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四组之间比较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VAS得分在术后第3天比较P=0.021,术后第7天比较P=0.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术后30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组在术后早期(≤7天)的疲劳明显低于开腹组,在恢复后期(>7天)两组疲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在术后拔除引流管、进食、下地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分别为:P=0.030、P=0.042、P=0.000,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提示腹腔镜组在术后拔管、进食、下地活动明显早于开腹组。通过对BPOMS量表不同时点各纬度得分的比较,提示影响大肠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因素中,术前以负性心境为主,其中疲劳、困惑、紧张得分较高,随着术后的康复治疗,正性心境(活力)的得分逐渐升高,负性心境以疲劳、抑郁、困惑为主。大肠癌患者中医证候术前以实证(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为主,术后以虚证(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实证VAS得分术前高于术后,术后得分逐渐降低;虚证术后第3天得分最高,随着术后的恢复,得分逐渐降低。术后VAS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型,五组之间比较P=0.001,差异显著(P<0.01)。结论1.行大肠癌手术的患者中,术前93.6%存在疲劳,术后第3天、7天为100%,第14天为97.4%,第30天为92.3%。术后第3天疲劳程度最为严重,随着术后恢复疲劳逐渐减轻。2.术后疲劳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疲劳越明显,男性疲劳程度高于女性,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早期(≤7天)的疲劳明显低于开腹组,在恢复后期(>7天)两组疲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通过BPOMS量表分析,大肠癌患者术前最主要的心理因素是疲劳、困惑、紧张等负性心境;术后正性心境活力的得分逐渐升高,负性心境以疲劳、抑郁、困惑为主。4.大肠癌术后疲劳与中医证候相关,不同证候术后VAS得分比较P=0.001,五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前实证患者VAS得分高于虚证患者,术后得分逐渐降低;术后虚证患者得分高于实证患者,术后第3天得分最高,随着术后的恢复,得分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