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全身麻醉越来越多的应用,全身性麻醉药中枢毒性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可能引起高速发育期大脑神经元细胞的大量凋亡。异丙酚是目前临床最受欢迎的短效静脉全身性麻醉药之一,它产生麻醉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兴奋GABA受体、降低兴奋性突触传递。异丙酚起效迅速、苏醒快,并且在持续使用后无蓄积作用,一经应用于临床便在麻醉诱导与维持、ICU镇静等领域受到广泛的欢迎。然而,异丙酚也并未达到理想麻醉药的标准,研究表明异丙酚可以改变突触可塑性,进而影响认知及记忆功能。右美托咪定是一种具有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的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研究表明,除了其出色的镇静、镇痛效果外,盐酸右美托咪定还可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对心血管系统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结果也存在争议。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对右美托咪定是否可以减轻异丙酚引起的神经毒性进行一系列研究,并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原代培养的SD胎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异丙酚组(P组)、右美托咪定+异丙酚组(DP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P组在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异丙酚孵育3h;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则先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0.001、0.01、0.1、1、10、100μmol/L右美托咪定孵育30min,再加入100μmol/L异丙酚继续孵育3h。每组随机设6个复孔。通过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利用RT-PCR检测BDNF、Bcl-2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CREB、BDNF、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活性:与C组比较,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P<0.05),而DP5组、DP6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2、凋亡率:与C组相比,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凋亡率有所升高(P<0.01),DP6组无统计学差异。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其中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降低更加明显(P<0.01)。3、BDNF mRNA:与C组比较,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表达下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P6组则无统计学差异;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表达上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Bcl-2mRNA:与C组比较,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表达下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表达上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4、p-CREB、BDNF蛋白:与C组比较,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cl-2蛋白:与C组比较,P组、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P6组则无统计学差异;与P组比较,DP1组、DP2组、DP3组、DP4组、DP5组、DP6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1、证实了异丙酚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2、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异丙酚导致的体外培养胎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神经毒性具有保护作用。3、右美托咪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CREB的表达,进而引起其下游基因BDNF、Bcl-2的表达上调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