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相对于计算机硬件产业的迅速增长,软件产业的状况似乎显得有些疲软。究其原因,并不是技术、人才的缺乏,而在于寄生其上的猖獗盗版现象。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遏制软件侵权现象,确保软件业的健康发展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软件产业的特点和产权保护问题,建立数理模型,尝试做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论文第一章介绍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史。第二章则为综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三章通过建立模拟网络外部性、转换成本这类直接影响市场需求的特征多级或多期市场模型,来描述由此引致的厂商行为差异和变化。第四章通过将现期市场福利与预期创新福利结合起来的方式,尝试讨论社会总福利与政府保护力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构建一个两级市场模型,描述了厂商在二次创新推出时间上的策略取舍,并在此基础上分步讨论社会福利总现值与有效保护期限之间的关系。本文从数理及逻辑上对由软件经济学特征引致的悖论(网络外部性足够大时,盗版商的存在反而能给厂商带来更高收益)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并以社会总福利现值最大化为标准,给出了政府对软件业保护行为所应参照的标准(福利激励效率λ);在保护期限模型的分析中,以二次创新为前提合理描述保护期限的最优选择标准。本文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工具和方法,用数理模型模拟具有某种特征的软件市场,描述厂商行为策略空间,寻求软件保护度及有效保护期限的合理值,加深了对软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