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霉素A滴眼液对泪小管断裂吻合术预后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泪小管解剖位置表浅,易受外伤断裂。泪小管断裂是常见的眼外伤类型之一,下泪小管损伤多见。断裂的泪小管若不能及时手术实现泪道再通,会导致患者终身溢泪,影响视力和生活质量。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置管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吻合口组织因瘢痕挛缩而造成管腔狭窄,甚至出现再阻塞,是导致该手术远期效果欠佳的重要因素。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是目前临床上吻合术后常用药,目的是为了抑制吻合口周围组织瘢痕化形成狭窄,不过其具有局部毒性、升高眼压、长期使用后易发生角膜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使得该药的长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A)是由真菌代谢产物中提取到的多肽,是一种强效免疫抑制剂,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眼科临床,如角膜移植术后、干眼症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环孢霉素A不仅具有高效的免疫抑制效应,还拥有很强的抗增殖作用,但是对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的影响国内尚未见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CsA滴眼液对泪小管断裂吻合术预后的影响,为该病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术后用药。
  材料和方法:
  第一部分:16只兔子泪小管在距离泪点3mm处完全离断,建立兔泪小管断裂模型,行泪小管吻合并置入硅胶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有4只兔子(8眼)。A组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磷酸缓冲盐溶液;B组为阳性对照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C组为低浓度实验组,给予0.5%CsA滴眼液;D组为高浓度实验组,给予1%CsA滴眼液,各组给予对应药物滴眼4次/d;术后定期行荧光素排泄试验及泪道冲洗;结束时处死动物取下泪小管,行HE染色观察泪小管粘膜的病理变化;行Masson染色检测纤维组织的增生情况;行免疫组化检测α-SMA的表达。
  第二部分:收集2017年01月--2018年04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受伤程度接近的下泪小管断裂患者3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1%环孢霉素A液滴眼,B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泪小管断裂吻合联合置管术后给予对应药物点眼,院外随访6个月--1年,对治愈率及眼压波动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第一部分:CsA滴眼液组较对照组相比:荧光素排泄时间短,泪道冲洗通畅眼数多;HE染色显示泪小管上皮层连续性好、细胞排列规则、炎性细胞浸润少;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少、成纤维细胞增生程度低;免疫组化显示α-SMA表达量低。且1%CsA滴眼液的整体效果优于0.5%CsA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2.第二部分:泪道冲洗疗效:A组19例患者治愈率为84.21%(16/19),好转率为10.53%(2/19),无效率为5.26(1/19),总有效率为94.74%(18/19);B组19例患者治愈率为63.16%(12/19 ),好转率为26.31%(5/19),无效率为10.53%(2/19),总有效率为89.47%(17/19)。眼压波动:A组平均波动1.76mmHg±0.92mmHg,均<21mmHg;B组平均波动5.35mmHg±1.99mmHg,>21mmHg有4例;A组的眼压波动幅度窄,A、B两组比较P=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环孢霉素A滴眼液可以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的治疗,且安全有效。与较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相比,环孢霉素A滴眼液的治愈率更高,对眼压影响较小。
  2.环孢霉素A滴眼液可以通过减轻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的炎症反应,维持泪小管上皮层的完整性,促进泪小管粘膜的修复。
  3.环孢霉素A滴眼液可以通过下调α-SMA的表达抑制吻合口纤维化及瘢痕的形成。
  4.1%环孢霉素A滴眼液用于泪小管断裂吻合术预后的效果最佳。
其他文献
引言:  目前多种类型的屈光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其中主要包括角膜型屈光性手术、晶状体型屈光性手术,术后均获得卓越的视觉质量。其中晶状体型屈光性手术又包括透明晶状体摘除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以及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主要用于中高度近视和近视散光及角膜厚度较薄的中低度近视和近视散光的矫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屈光手术摘掉眼镜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满足一部分高度近视或者角膜太薄
背景:  2型糖尿病的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甲状腺结节根据病因分为: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肿瘤性结节、囊肿性结节与炎症性结节。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二者间存在相关性。胰岛素抵抗可成为甲状腺结节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升高的原因,可能对甲状腺结节及功能产生影响。二甲双胍及外源性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目的:  研究CBX2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CBX2不同表达水平对骨肉瘤细胞侵袭、迁移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及体内成瘤的影响,并探索其促进骨肉瘤进展的相关分子机制。  方法:  通过组织芯片和TCGA数据库分析CBX2在骨肉瘤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T-q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CBX2在两株正常细胞:HFOB、HOBC,四株骨肉瘤细胞:MG
学位
研究背景:  蕈样肉芽肿(granuloma fungoides, GF)又名蕈样霉菌病(mycosisi fungoides, MF),是起源于记忆性辅助性T细胞的低度恶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B-cell lymphomas, CTCL),在CTCL中的发病率最高,约占其发病的50%。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2倍,常见于55~60岁的老年人,但儿童及青少年的发病率也在
前言: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也越来越多。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血糖整体水平升高有关,而且与血糖波动(glucose variability,GV)密切相关。GV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糖尿病患者常因胰岛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变差。胰岛β细胞功能越差,GV的幅度越高。GV已是糖尿病慢性并
学位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肺癌,死亡率较高。胃癌早期确诊困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的复杂过程。因此,深入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生物学治疗靶点对于胃癌的诊断、有效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预测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被报道与肿瘤细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