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地区铅锌矿资源十分丰富,虽然矿产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大量土壤因遭到采矿破坏或重金属污染而退化,造成土壤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由此产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汉源县富泉乡万顺铅锌矿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自然状态下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特性,为矿区土壤的生态修复、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有益的参考。本研究所取得结果如下:(1)铅锌矿区土壤中Zn、Pb、Cd几种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非矿区土壤,且各金属元素含量顺序为:Zn>Pb>Cd。重金属Pb、Zn、Cd的有效量和全量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矿区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主要受重金属全量的影响。(2)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有显著抑制作用。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几种土壤酶的影响程度不同。土壤中有效Zn、Pb、Cd与土壤微生物量碳、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呈负相关趋势,并没有达到显著相关关系。而与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3)铅锌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生物的总数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重金属含量与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放线菌数量、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4)可培养放线菌16S rDNA用HaeⅢ、HinfⅠ和TaqⅠ酶切后具有32种遗传图谱类型。BOXAIR-PCR和16S-PCR-RFLP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表明,重金属含量高的土样中分离出来的菌株聚在一起,重金属含量影响了放线菌的分布。16S rDNA序列聚类分析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链霉菌属是汉源铅锌矿区主要的放线菌属。(5) PCR-DGGE图谱分析表明不同重金属含量的土样中三大微生物多样性有较大差异。真菌的条带数最多,多样性指数也最高,反映的种类也最复杂;细菌次之,而放线菌条带数最少,多样性指数最低。有效铅与细菌多样性指数达到了显著负相关,有效锌与细菌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效铅、锌、镉与放线菌和真菌多样性指数只是呈负相关,并未达到显著水平。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重金属含量相关:5号非矿区土壤样品的DGGE聚为单独的一个群,而1号尾矿堆积区和4号运输区土壤样品聚为一类,而2号选矿厂区和3号弃渣场聚为一类。表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1号和4号具有相似的群落结构,2号和3号具有相似的群落结构。回收DGGE条带的序列结果显示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采样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有较大差异。细菌的优势群为β-变形菌属(Beta proteobacterium);放线菌的优势群为假诺卡氏菌属(Pseudonocardia),弗兰克氏菌(Frankia);真菌的优势群为子囊菌(Ascomycetes)。从本研究可以得出,PCR-DGGE能比较好的揭示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能在宏观上对土壤微生物状况进行评价。但是从DGGE中条带中回收的序列大部分为不可培养,并不能确定其具体的分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