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诱导对绵羔羊卵泡发育的影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ner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外源激素对绵羔羊卵泡发育的影响和羔羊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外源激素对绵羔羊进行处理,同时对羔羊血液中FSH水平变化进行分析,以1~2月龄和3月龄左右的羔羊为材料,研究羔羊卵泡发育和血液中FS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外源激素类型、体内的FSH水平及年龄都对卵泡的发育有影响,并且血液中高水平的FSH对卵泡的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1~2月龄的羔羊采用FSH+PMSG和FSH+LH处理,根据羔羊卵巢上2-8mm卵泡的数量及体外胚胎的发育筛选出较佳方案;同时采集羔羊血液,测定外源激素处理前后羔羊体内的FSH含量,观察FSH水平变化与卵巢上卵泡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采用FSH+PMSG处理后,羔羊两侧卵巢可获卵母细胞数(42.3±2.5、36.8±1.1)与采用FSH+LH所获卵母细胞数(26.7±1.7、21.0±2.3)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前者的卵裂率(83.13%)、囊胚率(16.67%)与后者的卵裂率(86.71%)、囊胚率(15.31%)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差异不显著(p>0.05)。②注射FSH+PMSG后羔羊体内的FSH峰值(2.615mIU/ml)明显较注射FSH+LH的峰值(1.582mIU/ml)高,且两者均高于对照组(1.032mIU/ml),差异显著(p<0.05)。因此,对于1~2月龄的绵羔羊在采用外源激素诱导时选用FSH+PMSG的方案较佳,可获得较多数目的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且注射外源激素后羔羊体内的FSH水平将明显上升,高水平的FSH可促使卵巢上更多的卵泡发育。 本试验还比较了1、3月龄羔羊在采用相同的外源激素FSH+PMSG处理后,其卵泡发育的差别,并分析了两者出现差异的原因。同时采集1、3月龄羔羊血液,测定其FSH的含量在激素处理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①3月龄羔羊注射外源激素后两侧卵巢可获卵母细胞数(10±0.7、8.5±0.6)远远低于1月龄羔羊所获的卵母细胞数(42.3±2.5、36.8±1.1),且差异显著(p<0.05)。两者卵母细胞在体外的卵裂能力整体来说差别不大,但1月龄羔羊的囊胚率(1633±0.96)%要高于3月龄(9.29±1.55)%,且差异显著(p<0.05)。②激素测定结果表明,3月龄羔羊体内FSH水平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试验组整体水平都低于1月龄羔羊。由此可说明,羔羊体内的FSH水平与卵巢上卵泡发育有一定的关系,3月龄羔羊卵巢上仅有少数几个卵泡发育很可能是因体内较低FSH水平所致。
其他文献
掌握马匹营养需要量是制定马匹饲养标准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尚未制定马饲养标准。本论文通过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半岁、1岁和2岁年龄阶段伊犁马养分消化代谢的影响,从而确定
体外成熟培养(IVM)是现代胚胎工程中的一个主要技术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卵巢上丰富的卵母细胞资源用于体外受精、核移植和转基因等相关胚胎工程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机理
本研究测定了我国饲养的8个黄牛品种5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饲养的黄牛D-loop全序列长度为910bp、911bp和912bp,检测到59个多态位点,占
本文对30份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L.f)R.Br.)的生产性能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产量较高的14份材料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旨在选育出产量高、抗寒性
用分离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是目前最有效可行的家畜性别控制技术。本研究对四头种公绒山羊的精子进行了分离、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试验,探讨了绒山羊原精的保存运输,精子分离条件以
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中国五个家驴品种145个样本的序列进行研究,分析中国五个家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探讨中国五个家驴品种的起源,为我国家驴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
鸡人工授精技术是通过某些人工手段采集公鸡的精液,并将精液进行一定的处理(如品质检查、精液稀释、精液冷冻等),再把处理后的精液按一定要求输入母鸡生殖道内,以此来代替自然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