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铁锰锂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LiFePO4/C材料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本文通过锰元素部分替换铁元素制备Li Fe1-xMnxPO4(01-xMnxPO4(04和Li Mn PO4的优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正极材料。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磷酸铁锰锂的两种合成方法,并对材料进行性能改进。主要用到的表征手段为XRD,EDS,SEM,FTIR以及一些物理性能测试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具体工作如下:探究了水热法合成磷酸铁锰锂的合成工艺,对合成过程进行改进,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升温速率对材料形貌以及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确定了5°C·min-1为最佳的合成升温速率,制备出的磷酸铁锰锂材料具有较薄的片状形貌,缩短了锂离子扩散距离,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探究了高温固相法合成磷酸铁锰锂的合成工艺,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磷酸铁锰锂样品具有规则的球形形貌,具有更高的振实密度。并通过对其进行石墨烯复合,提高了磷酸铁锰锂材料的电导率,找到了最佳的石墨烯复合量。同时石墨烯的添加增加了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相对较高的比表面积增加了电化学反应位点的数量,因此材料具有优异的低温性能。探究了以廉价的三氧化二铁为原料合成磷酸铁锰锂材料,通过两种合成方法进行制备,并探索最优的合成工艺,合成出高性能磷酸铁锰锂材料。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与高温固相法结合合成磷酸铁锰锂,通过对比柠檬酸的添加与否,研究了柠檬酸在此种合成方法中的作用,研究表明柠檬酸的添加有利于晶粒的细化。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磷酸铁锰锂,为了解决三氧化二铁惰性大这一问题,采用分段烧结的工艺与一步煅烧工艺进行对比,发现分段煅烧合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中预热处理2小时制备的磷酸铁锰锂材料0.2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60 m Ah·g-1。该工艺制备的磷酸铁锰锂材料的一次粒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减少了锂铁反占位缺陷,提高了材料结构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多胺主要包括腐胺、亚精胺和精胺,普遍存在于细胞和生物体中。多胺代谢异常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癌细胞的生长非常依赖于细胞内的多胺水平。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是多胺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抑制ODC活性可以降低多胺水平,因此ODC是抗肿瘤药物的潜在靶点。D24是本课题组前期从小分子库中筛选获得的针对抑制ODC的小分子化合物。前期研究结果显示,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产业正飞速发展,其中移动互联网所占比例正逐渐增加,移动终端软件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应用软件数量的增加和其规模的扩大,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半导体行业的持续推广和应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应用不断丰富着人类的生活。新型光学LED设备具有实用、环保、安全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对流动人口呈家庭化迁移,流动人口类型和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地多样化,在这样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我国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随迁老人跟随子女在其迁入地长时间居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些老人是否能融入新的环境将影响着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对于随迁老人来说,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在新环境中生活适应和构建自己的社会网络,所谓“入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迅速发展起来,目前,云计算已成为大量数据计算和存储管理的主要方式。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安全问题也突显出来,一方面,用户将数据
本论文以单连杆变截面柔性机械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输入整形控制方法的原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机械臂运动参数配置的振动抑制新方法。将柔性机械臂的运行速度状态分为加减速和匀速状态,合理的配置其运动参数,使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加速度及速度值满足加减速段的运行时间t约等于机械臂固有振动周期T的正整数倍,即可实现柔性机械臂系统残余振动的抑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基于信号与系统的理论知识对本文的减振方法进行
微聚焦X光射线检测仪、天文、遥感成像等高端科学仪器大多依赖于低光子计数成像过程。由于成像系统复杂,噪声来源多样,往往是多种噪声混合存在,成像结果受到较大影响。作为图
开发者技术文档是由API作者撰写的介绍软件或网页如何开发使用及其概况的文档。该文档是在软件开发、测试、维护以及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它对于开发者来说,能提高软件
从不同的医学图像中获取有关疾病综合信息的过程中,图像配准是一种关键技术。图像配准是指对浮动图像进行某种空间变换,使得浮动图像和参考图像的像素点在空间位置上达到一致
网状吊杆体系是指倾斜的吊杆至少交叉两次的布置方式。由于其竖向刚度大、自重较轻、美观等优点在国外率先得到应用,但在国内起步较晚。国内对于网状吊杆梁拱组合体系的研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对垂直布置、倾斜布置和网状布置形式的定性对比分析上,很少做出定量分析。另外,梁拱组合体系采用整体顶推的施工方法具有创新性,对于顶推施工阶段整体受力特点和局部受力影响因素须进行研究。本文以怒江渡口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