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园林植物群落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植物群落塑造了不同的城市面貌。如何利用植物群落体现城市文化,展现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风貌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青岛与徐州同处于我国南暖温带绿化区,对两地植物群落进行节约度与美景度评价,可为两地乃至我国南暖温带地区节约型城市园林植物群落配置提供依据,为构建节约型城市园林提供参考。通过测量、绘图、整理、拍照等多种方式,在对两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科学构建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节约度评价体系,对青岛、徐州调查的60个植物群落进行节约度评价;同时,通过SBE法,对以上群落进行美景度评价。综合节约度与美景度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典型植物群落案例进行探讨,提出优化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此次调查植物群落中常见园林树种统计,青岛共计46科87属,133种;徐州共计60科112属,153种;两地乡土植物比例均超过45%,都以落叶树种为主,季相变化丰富。分布型方面,两地温带性科、属优势明显,热带、亚热带成分较为丰富,反映了该区系的过渡性特点。树种多样性方面,青岛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层<灌木层,徐州为灌木层<乔木层。青岛草本植物运用较少,在设计上具有较大的潜力,可通过增加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应用,尤其是乡土野生花卉,以增加地被景观丰富度。群落类型方面,青岛、徐州园林植物群落按木本植物类群可分为针阔混交型、常绿针叶型、落叶阔叶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4类,青岛以针阔混交型为主,徐州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型为主。群落水平结构上,两地均以混交式群落为主;垂直结构上,两地均以乔-灌-草型为主。群落空间上,两地均以半开敞空间为主,覆盖空间的运用也较多。(2)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群落节约度与美景度评价构建的节约度评价体系中,准则层权重排序为生态性=经济性>节水性>节地性,因子层排序为:生长状况>养护成本>乡土性>耐旱性>物种多样性>层次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用水量>立体绿化,生态性、经济性分值随着植物群落等级的升高而普遍升高,生长状况和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分值也随群落等级的升高而升高,可见,生态性和经济性对节约度有较大的影响,而节水性与节地性对节约度的影响较小。评价结果表明,两地植物群落节约度等级集中在Ⅱ、Ⅲ、Ⅳ3个层级,节约度等级为Ⅰ的群落共7个,占总数的12%,表明两地在节约型园林植物群落的构建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结合美景度评价结果,从与水体配置的植物群落、与建筑小品配置的植物群落、与园路广场配置的植物群落、单纯植物配置的4种植物群落类型进行了分析总结及典型案例的探讨,典型的植物群落案例研究为两地的植物配置提供了借鉴。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在配置方式及特色的展现上有所差异,节约度水平也不尽相同。与水体配置的植物群落在美景度和节约度上均表现最优,其生态性、节水性与经济性方面都较为突出,选择了更多的耐旱性树种与乡土植物。单纯植物配置的群落以其丰富的植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良好的生长状况在生态性上最优,但养护管理成本较高,经济性上表现最差。与建筑小品及园路广场配置的植物群落在生态性上稍显欠缺。美景度上,植物群落层次结构复杂、健康状况良好、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在美景度方面更为突出,与水亲近的植物群落普遍高于陆地植物群落,其中,与园路广场配置的植物群落美景度最低。(3)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群落特色与优化模式研究青岛、徐州在气候特点、植物区系及园林植物应用等方面均相似,以落叶树种为主,植物群落季相分明。由于具体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差异及历史文化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具有特色的地域性园林植物群落景观。青岛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充满异域风情,融入海洋文化,并结合山林,营造山海特色;徐州借助当地自然山水,善于营造地域文化浓郁的园林植物群落。最后,以节约度与美景度较高的植物群落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植物群落构建了多个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