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工程是在业已启动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涉及面最广、私人部门参与程度最深的工程。它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本研究是在退耕还林工程不断推进,诸多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展开的。本文在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历史阶段、政策设计、运行模式等进行全面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 本文共包括9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在论述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以及开展该项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等;第二部分为基本概念和理论,主要是该研究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础支撑理论;第三部分,我国退耕还林的发展历程和相关政策。分析和比较了自建国以来,我国各个阶段进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实施状况和特点;并论述了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和具体政策;第四部分,是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状况的全面综述,论述了退耕还林实施的背景、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实施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效,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对国外退耕还林及其他生态工程的运作的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以助于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第六部分,是对退耕还林工程管理过程的总体认识和分析,认为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有关全民利益并具正外部性的生态工程,属于公共管理范畴,应该按照现代公共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来管理。在工程的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多方相关利益主体,其间存在利益的博弈。同时,还论述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难点和其中存在的风险;第七部分,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分析了当前退耕还林工程中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的设计应该遵从“以人为本”等若干个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构建;第八部分,对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认为在宏观层面上应构建以中央政府为主的管理模式;在微观层面首先分析了影响工程管理的主要因子,根据这些因子,提出四种类型不同的管理模式,同时,论文还提出了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外部保障措施。第九部分,基本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