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释放及缓解小鼠经肠炎作用的影响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谷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可在人体中发挥其生物学活性从而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其大量存在于谷物副产品中,如米糠、苦荞麸皮、燕麦麸皮等。苦荞麸皮中富含芦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等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降压、降脂等功效,但由于麸皮适口性差,且无法直接被人体利用,使得其含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被浪费。目前麸皮、米糠等加工副产物利用率远远低于百分之六十。蒸汽爆破技术(简称汽爆,Steam Explosion,SE)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材料的预处理。通过蒸汽压的瞬间释放可以破坏纤维束之间的相互连接,使细胞壁破裂,在植物功能成分提取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可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良、腹痛和直肠出血等症状,损害人体健康。遗传易感性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均会增加IBD风险。肠道菌群的紊乱及不良饮食习惯等也是其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均会增加IBD的患病率。常见的IBD治疗药物具有的副作用,但大量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有效降低IBD发病风险,因此,饮食干预或许可作为改善IBD的一个新策略。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及假设,本论文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对苦荞麸皮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汽爆强度及维压时间对苦荞麸皮多酚组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以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结肠炎模型,探讨汽爆预处理的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苦荞麸皮多酚保健功能食品的开发以及IBD的辅助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不同汽爆强度下苦荞麸皮多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变化,结果表明,汽爆处理使苦荞麸皮游离酚含量降低了 6.24%~21.65%,在3.2 MPa、60 s处理条件下,游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60.84 mg GAE/g DW,汽爆处理使结合酚含量显著升高,在0.8MPa、90s时达到最大值4.26mg GAE/g DW,较未处理前提高了 2.20倍。汽爆处理后游离酚贡献率仍在92.11%以上,并随汽爆强度的增大(高压、长时间),游离酚贡献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汽爆处理后游离酚与结合酚DPPH·清除率的IC50值均显著降低(P<0.05),表明汽爆处理可有效提高苦荞麸皮多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1.6MPa、60s的处理条件下,苦荞麸皮游离酚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大值达到1607.88μmol TE/g DW,较未汽爆处理组游离酚ORAC值提高了44.7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该条件下苦荞麸皮多酚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达到峰值。汽爆处理可有效改变多酚组分的结构比例,使游离槲皮素含量提高4.18倍~6.00倍,游离芦丁含量显著降低60%~75%,在1.6MPa、60 s时,游离槲皮素含量最高达到38.18 mg/g。(2)汽爆处理使苦荞麸皮原料原有致密结构被破坏,孔洞增多,原有花纹结构消失,粒度大小也发生了改变,原料颗粒比表面积显著增加(P<0.05),同时,汽爆处理可明显提高苦荞麸皮的热稳定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未经汽爆处理的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多呈类圆形小颗粒结构与芦丁标准品相似,而汽爆处理使苦荞麸皮多酚提取物出现较与槲皮素标准品相似的棒状结构。汽爆前后的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除一些特定红外光谱吸收峰不同外,整体具有相似性。(3)以DSS诱导C57BL/6J小鼠结肠炎,探究汽爆(1.6MPa、60 s)苦荞麸皮的游离酚提取物(Free polyphenols extract of steam exploded Tartary buckwheat bran,SE-FPE)缓解小鼠结肠炎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400 mg/kg)和低剂量(100 mg/kg)的SE-FPE均具有一定缓解结肠炎的功能活性,尤其是高剂量SE-FPE(400 mg/kg)干预可以明显改善C57BL/6J小鼠体重减轻、粪便隐血、结肠缩短等症状,显著降低肝脾肾脏器指数(P<0.05),减轻DSS造成的小鼠肝、肾毒性,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及TNF-α表达,并增加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P<0.05),提高SOD活性。SE-FPE可有效降低结肠组织损伤,小鼠结肠黏膜层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隐窝结构破损程度得到改善。同时,SE-FPE可显著增加DSS导致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及ZO-1表达的降低,维持了小鼠肠道完整性。(4)SE-FPE可以抑制C57BL/6J小鼠结肠组织NF-κB转录,降低结肠细胞NF-κB通路中IKK-β,IκB、NF-κB p65及COX-2蛋白的表达,缓解DSS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时,SE-FPE可作为抗氧化剂替代结肠内内源性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DSS诱导的Nrf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发挥对DSS导致的小鼠结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此外,SE-FPE可提高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恢复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Muribaculaceae、Lactobacillus、Ruminococcaceae及Akkermansia)数量,降低有害菌(Escherichia-Shigella、Parasutterella、Enterobacter)比例,并促进菌群的SCFAs产生能力,缓解DSS引起的结肠炎症状,恢复肠道健康。
其他文献
在桃蛀螟长期室内饲养的种群中,现已发现在暗期提供微弱红光照射有助于桃蛀螟的生长和繁殖,红光能够有效促进桃蛀螟成虫的交配以及雌虫的产卵,且混合性信息素诱导的EAG反应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强。基于此发现,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以及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等,进一步从基因层面探究暗期微弱红光增强桃蛀螟雄虫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增强的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桃蛀螟全长转录组。此次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9.77G
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 spp.)是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食源性致病菌。这两种细菌能在食品加工和贮藏的相关胁迫下诱导产生交叉适应现象,因此细菌在后续杀菌或抑菌处理中得以存活。且抗生素大量和长期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细菌出现耐药性。随着全球对不使用化学防腐剂生产食品需求的增加,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防治手段,为食品工业
硕蠊科Blaberidae物种数量丰富,多样性程度高,为蜚蠊目Blattodea的第三大科。该科的一些种类常被作为模式生物广泛应用于仿生学、生殖与内分泌学、社会性及繁殖行为学等研究领域。硕蠊科昆虫泛热带分布,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白垩纪时期,因此该科昆虫也可作为揭示复杂生物地理事件的参照模型。故对硕蠊科昆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厘清其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推测其进化历史将对以上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重要的指导
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是参与昆虫嗅觉识别气味物质的第一步,反向化学生态学是以OBPs为靶标筛选害虫行为活性物质,根据昆虫对特定气味的偏好可设计出对害虫具有引诱作用的引诱剂。斜纹夜蛾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因此在斜纹夜蛾的幼虫期进行防治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还能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若是能够明确斜纹夜蛾气味结合蛋白与配体之间的结合机制,将为利用
农业公园是在乡村地区以休闲农业为主的产业形态,自农业观光园发展而来,具有除农业生产外的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文化传承和生态康养等多方面功能,在我国低碳环保的新农村建设和优质公共空间营造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农业部已早于2008年制定了农业公园的相关标准,要求未来在我国建设农业公园要满足乡村风景美丽、农耕文化浓郁、民俗风情独特、历史遗产传承等要求。然而,以往的农业公园在规划建设中往往忽略了承载农耕文明
捕食螨作为田间粉虱、叶螨、蓟马等害虫的天敌,利用其食性广、捕食量大、发育历期短等优点,借助捕食螨对农业害螨进行科学的防控是时下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斯氏钝绥螨Amblyseius swirskii作为一种食性较广的捕食螨,相比于其他捕食性螨类,对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等小型吸汁类农业害虫有着更好的防效。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温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典型特征包括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早春。因此重庆
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隶属于啮虫目Psocop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仓储害虫。由于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嗜卷书虱已经对多种储粮保护剂、熏蒸剂以及温控、气调等防治措施产生了较高的忍耐力或抗性。以往对书虱抗逆机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化水平层面,而关于书虱抗逆分子水平层面
核酸在生物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最根本的生命的物质基础。核酸在生物的遗传变异、生长发育以及蛋白质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脲嘧啶作为核酸碱基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药物学意义。在转移核糖核酸(tRNA)中存在微量的硫代脲嘧啶,而且硫代脲嘧啶还可以作为抗癌、抗甲腺的药剂。正常情况下,脲嘧啶在双螺旋结构中主要以酮式的结构存在。通过氢原子的转移,脲嘧啶可以产生许多互变异构体,而且研究表明它的一些
胚胎附植是指随着妊娠进行,胚胎与母体子宫发生接触并建立结构上联系,最终实现母胎间物质交换的过程,主要包括母体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建立和胚胎发育、迁移、定位、粘附、侵入等阶段。该过程受到复杂而精密的调控,是目前研究热点。子宫和胚胎发育的同步性决定了胚胎附植能否成功。山羊属于反刍动物,其胚胎附植类型为表面附植,但现阶段对于山羊妊娠早期胚胎附植的机制还尚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主要危害芸香科植物,是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严重威胁柑橘产业发展。目前,防治柑橘木虱是控制黄龙病传播和爆发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柑橘木虱对包括毒死蜱和吡虫啉在内的多种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因此,挖掘新的药剂作用靶标对于柑橘木虱的持续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几丁质(Chitin)是N-乙酰葡萄糖胺构成的直链多糖,参与昆虫表皮、中肠围食膜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