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英国作家之一。作为小说家,斯威夫特并不采用同时代作家所青睐的华丽矫饰的写作手法,而是擅长从细微处着眼描绘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为思想家,他的作品从哲学的高度敏锐地诘问并反思二十世纪末英国人生活挫败无序的深层原因。因此,斯威夫特的作品充满了伦理因子,比如,自我身份的丧失、上下辈间的隔阂代沟、紧张的婚姻关系等,其新近问世的《日光》也不例外。然而,目前国内外为数不多的评论并未论及二十世纪末盛行于英国的自我本位的社会思潮与《日光》伦理主题之间的内在关联。本文试图以当代伦理学者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为切入点,提出斯威夫特通过《日光》不仅描绘了个体的道德成长,同时勾勒出一幅被当代异化、缺爱、利己的道德思潮所包围的英国郊区的道德图景。
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概述作者的生平,国内外的评论,以及研究目的。第二部分阐述本文的理论基础。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批判自我本位主义为了追求主体性与同一性而漠视他者与他异性。第三部分分析了自我本位在文本中的三种表现形式。无交互性的自我,占有性的自我,免疫性的自我——它们是导致乔治生活出现出现危机,引发莎拉、鲍勃与克里斯蒂娜之间三角关系的根源,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英国郊区虚伪、自私、排他的道德状况。第四部分探讨乔治和克里斯蒂娜通过对他异性的接受,对他者责任的承担从而走出了各自的困境,实现了真正的自我,显示了斯威夫特对当代人文主义的乐观态度。最后部分为结语。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日光》承载了斯威夫特深切的伦理关怀。他呼吁人们跨越内心的界限,走入他异性的未知领域,在对爱的投入以及责任中达成理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