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Q处理与化学镀镍对活塞杆表面改性的比较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PQ(Quench-Polish-Quench)盐浴复合处理是一种新型的金属零件表面改性技术。该技术的实质是低温盐浴渗氮+盐浴氧化或低温盐浴氮碳共渗+盐浴氧化。   化学镀(Chemical Plating)是通过溶液中适当的还原剂作用,使溶液中金属离子在金属表面(镀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还原的金属沉积过程,也叫无电解电镀、自催化镀。材料经两种工艺处理后都有耐磨性、耐蚀性好等特点。   本课题分别采用QPQ 复合处理技术与化学镀镍对活塞杆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选用低碳钢A3 钢作为实验材料,掌握各自反应机理及工艺流程,比较两种工艺对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的影响。实验利用显微硬度计测定显微硬度、金相观察渗镀层厚度、SEM 观察表面形貌、利用X 射线衍射分析两种工艺处理后相的组成,讨论渗镀层物相对性能改变影响;并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机耐磨实验,分析摩擦磨损指标,对比了两种工艺处理后对试样的耐磨性改善效果;同时进行中性盐雾抗蚀试验比较耐蚀性能。讨论各自工艺的优缺点并选取最适合活塞杆处理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在渗/镀层厚度同为20 μm 左右时,获得QPQ 最高硬度为HV590,化学镀镍最高硬度为HV1032;通过SEM 观察和XRD 分析得到,QPQ处理后试样得到化合物层ε相,对性能提升起重要作用。镀镍样经热处理后由混晶态转化为稳定的镍固溶体,同时析出Ni3P 相,形成弥散强化。两者的耐磨性实验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对磨损曲线分析,得到QPQ 渗层的摩擦系数在0.514 左右,化学镀镍层摩擦系数在0.55左右波动。镍镀层的硬度虽然高于QPQ渗层,由于QPQ 渗层具有较低的磨损率和相对低的摩擦系数,QPQ 耐磨性略优于化学镀镍工艺。同时,中性盐雾实验结果显示QPQ 处理比化学镀镍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综合以上性能分析比较,以及从工艺环保性角度出发,QPQ 工艺既具有良好的工艺操作性,又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在本课题范围内,将是活塞杆表面强化处理的最佳选择。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1世纪,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由于光催化技术在利用太阳能方面拥有的巨大潜力,因而制备出廉价、高效的光催化剂已成为本世纪亟待解决的科研难题。近年来,不含金属组分的石墨相氮化碳(g-C3N4)光催化剂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所制备的g-C3N4的光催化活性和应用由于其比表面积小、光吸收范围窄及导电性差等受到了限制。同时,超薄的二维纳米片(2D nanosheets)材料由于其大的比表面积
美联储2020年3月3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到1%至1.25%的水平,这是其今年以来首次降息.但美联储降息对原油市场提振有限,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当天早盘高开后强势
期刊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淮南新集口孜东矿350 m超长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构件失效原因;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
作为燃料电池用的电解质膜,全氟聚合物膜因为其优异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高湿低温下的高质子电导率而被广泛应用,例如Nafion和Flemion系列。然而,它们也存在着操作温度低、成本高
高铁酸盐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高铁酸盐及其放电产物Fe(OH)3或FeOOH对环境无污染。由高铁酸盐阴极构成的“超铁电池”同样具有高能、环境友好的特征,因此高
学位
Ultra-high temperature ceramics (UHTCs) are considered as a family of nonmetallic and inorganic materials that have melting point over 3000 ℃. Chemically, near
良好的高温机械强度,抗热振性,耐磨和抗氧化能力,低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良好的匹配性,使得氧化锆增韧氧化铝(ZTA)陶瓷广泛应用;微波烧结利用材料介质损耗吸收微波促使材料致
热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的新型能源材料。在热电材料研究领域,梯度材料概念的引入可以使热电材料的性能与使用温度得到最佳匹配,同时,有望使热电系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