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查询193例左侧或右侧卧位行开胸手术病人的麻醉记录单和病历,对比研究不同侧卧位术中PETCO2的差异性,同时探讨利用计算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通过麻醉信息系统查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间于我院行侧卧位开胸手术并监测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患者193例,根据术中体位分为左侧卧位组和右侧卧位组,左侧卧位组99例,右侧卧位94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进行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监测,并监测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开放静脉通路,患者取仰卧位预吸氧5min后行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2-0.04mg/kg、芬太尼2-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依托咪酯0.3mg/kg。经口明视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行双肺机械通气,初设呼吸频率(f)12次/min,吸呼比为1:2,潮气量(VT)8-10mL/kg,氧流量2.0L/min。诱导完成后10min15min取左侧或右侧卧位,手术开始后5min内设置单肺通气,维持SpO298%~100%。术中丙泊酚(80-100μg/kg/min)和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根据需要间断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并根据BP、HR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手术进行过程中均维持侧卧位,术毕恢复仰卧位苏醒拔管。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及PETCO2监测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MP50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通过与监护仪连接的运行DoCare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北京麦迪斯顿科技医疗公司)的计算机进行麻醉记录。进行本研究时通过DoCare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内置检索模块对记录单和病历进行查询,分别记录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10min(T1)、20min(T2)、30min(T3)、60min(T4)和结束前5min(T5)6个时间点的PETCO2值,输入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记录保存。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体位术中PETCO2的差异:随着手术时间增加,两组PETCO2均呈增高趋势;在手术开始30min后,左侧组与右侧组PETCO2出现差异,且右侧组较高。2.利用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学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本研究证明利用计算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相关学科的医学科研研究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和人机交互界面进行研究可以提高病历和记录单筛选记录工作的效率,方便研究人员快速准确的获得需要的数据。结论:1.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的开胸手术术中PETCO2监测结果存在差异。2.在计算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下进行相关学科的科研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