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麻醉信息系统对不同侧卧位开胸手术PETCO2差异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q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回顾查询193例左侧或右侧卧位行开胸手术病人的麻醉记录单和病历,对比研究不同侧卧位术中PETCO2的差异性,同时探讨利用计算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通过麻醉信息系统查询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间于我院行侧卧位开胸手术并监测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患者193例,根据术中体位分为左侧卧位组和右侧卧位组,左侧卧位组99例,右侧卧位94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进行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监测,并监测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开放静脉通路,患者取仰卧位预吸氧5min后行全麻诱导: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2-0.04mg/kg、芬太尼2-3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依托咪酯0.3mg/kg。经口明视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行双肺机械通气,初设呼吸频率(f)12次/min,吸呼比为1:2,潮气量(VT)8-10mL/kg,氧流量2.0L/min。诱导完成后10min15min取左侧或右侧卧位,手术开始后5min内设置单肺通气,维持SpO298%~100%。术中丙泊酚(80-100μg/kg/min)和瑞芬太尼(0.05-0.2μg/kg/min)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根据需要间断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并根据BP、HR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手术进行过程中均维持侧卧位,术毕恢复仰卧位苏醒拔管。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及PETCO2监测使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MP50多功能生命体征监护仪,通过与监护仪连接的运行DoCare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北京麦迪斯顿科技医疗公司)的计算机进行麻醉记录。进行本研究时通过DoCare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内置检索模块对记录单和病历进行查询,分别记录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10min(T1)、20min(T2)、30min(T3)、60min(T4)和结束前5min(T5)6个时间点的PETCO2值,输入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记录保存。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体位术中PETCO2的差异:随着手术时间增加,两组PETCO2均呈增高趋势;在手术开始30min后,左侧组与右侧组PETCO2出现差异,且右侧组较高。2.利用麻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医学研究的可行性和意义:本研究证明利用计算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电子病历系统进行相关学科的医学科研研究是可行的,而且通过应用计算机软件和人机交互界面进行研究可以提高病历和记录单筛选记录工作的效率,方便研究人员快速准确的获得需要的数据。结论:1.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的开胸手术术中PETCO2监测结果存在差异。2.在计算机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帮助下进行相关学科的科研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是全身麻醉的主要组成成分,现代麻醉多为镇痛药、镇静药和肌松药的联合使用,各个药物的使用剂量相对独立,各个效应成分必须分别加以同时监测才能保证达
目的:对颈椎动态稳定器DCI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与相关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采集7具新鲜国人颈椎标本,分为5组测试: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DCI固定
数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具备理论严谨性、思维抽象性、应用广泛性.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数学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抽象深奥,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而
<正>凯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了党建、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六个全覆盖"和小区内部有组织、周边有园区、就近有学校、就近有医院、楼下有商场、门口有公交、门口
目的:比较输尿管狭窄患者应用腔内钬激光治疗与经输尿管镜球囊扩张两种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66例纳入研究,纳入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
第一部分:实验性兔颈总动脉瘤模型的建立及NF-κB、MCP-1在模型中的表达变化背景及目的: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A)是颅内动脉管壁病理性局限性扩张产生的脑血管
<正>1井田概况任楼煤矿位于童亭背斜的南翼和东南转折端,属单斜构造,倾角为10°~20°,地质构造简单。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主采煤层31、51、72、82共4层,平均总厚7.37m,为一
会议
“关斩貂蝉”作为古典戏剧、文学中的经典故事,在元明清三代被一再搬演。先后出现过史传时期、前故事原型时期、故事原型正式出现时期、故事发展变形时期和二水合流,五个阶段。
自体颗粒脂肪是通过抽吸自身脂肪所得的纯化颗粒组织,直径为4~6mm,含部分游离脂肪细胞[1]。自体颗粒脂肪经过注射器注射移植到自身软组织凹陷缺损部位,已达到矫正体表畸形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