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常用絮凝剂在海水溶液中的絮凝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海水的絮凝效果最佳,对混凝效果优劣起决定作用的是絮凝剂的制备工艺,不同的制备工艺使产品的碱化度和聚合度不同,导致同类产品的混凝效果差异较大.在大生活用海水厌氧处理技术研究中,研究了优势耐盐菌的培养驯化方法,培养出的优势耐盐菌以假单胞菌属、索氏甲烷杆菌属、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为主.研究了兼性塘对大生活用海水的去除效果,通过微生物培养、驯化,兼性塘能够经受盐度变化的冲击,对大生活用海水中COD、氨氮、TKN、TP的去除效果可以达到45﹪、68﹪、37﹪和39﹪.首次研究了大生活用海水菌藻塘处理过程中优势耐盐菌藻的培养驯化方法,培养出的优势耐盐细菌以硝化球菌、亚硝化球菌、亚硝酸单胞菌、生枝动胶菌为主,耐盐藻类以小球藻、舟形藻、十字藻、水网藻、金藻等为主.大生活用海水对菌藻塘中生态因子有一定影响,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随海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则随海水盐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培养的菌藻,研究了菌藻塘对大生活用海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OD、BOD<,5>、氨氮、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2﹪、95.3﹪、89.5﹪和70.5﹪.通过在水生植物塘中种植芦苇、香蒲和盐地碱蓬,首次研究了水生植物塘对大生活用海水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水生植物塘的净化机理,水生植物对氮、磷、有机物均有吸收作用,但在水生植物为核心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首次研究了生态塘对大生活用海水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通过对各区域微生物、藻类的培养驯化以及水生植物的培养,可以使生态塘对大生活用海水中的COD、BOD5、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95﹪、82﹪和75﹪,出水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研究了生态塘中污泥的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随着盐度的增加,含盐污泥降解速率减小.降解过程中pH值是在先降低的情况下再回升,继而趋于稳定.含盐污泥的降解反应速率与污泥浓度无关,与温度的关系遵循Arrhenius指数关系式.研究了生态塘中各区域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厌氧塘的动力学模型可以采用完全混合流的修正模式来描述,兼性塘动力学模型可按完全混合流模式来处理.菌藻塘和植物塘净化过程较为复杂,可以采用类Michaelis-Menton方程模式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