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快速增加,中医辨证治疗中,湿热型体质的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医理论中,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贯穿糖尿病的整个过程。近年来糖尿病的炎症学说备受关注,认为糖尿病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炎症因子CRP、IL—6等在糖尿病的研究中正趋深入。研究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属湿热型的患者用清热燥湿的四妙颗粒(黄连3克,黄柏6克,苍术10克,苡仁15克)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炎症因子CRP的变化,对照用西药吡格列酮治疗的患者。探讨清热燥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在改善IR与CRP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证明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研究方法:收集南京市中医院2008年10月到2009年1月的门诊及病房西医诊断符合2型糖尿病及IGT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型的患者36人,分为治疗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各18人,其中治疗组男7例女11例,对照组男10例女8例。观察周期为30天。CRP采用免疫增强的透射比浊法;血脂测定采用酶法;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免疫增强胶乳浊度法;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研究结果:在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的情况下:1.清热燥湿法治疗湿热型糖尿病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上优于吡格列酮组。2.清热燥湿治疗与吡格列酮治疗的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属湿热型的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改善。3.脂代谢方面,两组在疗程30天的观察中,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可改善患者的HDL(P>0.05)。4.清热燥湿与吡格列酮均能改善胰岛素抵抗。5.总体血液实验室指标变化(包括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血脂、CRP)治疗组与吡格列酮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改善优于治疗组。6.治疗组治疗后体重指数减小。结论:结果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在改善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上,有一定的优势,副作用小,安全性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