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和谐、稳定、自由的基础,没有教育的公平,就更谈不上社会公平。一个国家特殊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教育公平的实现与否。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特殊教育自然也就成为衡量教育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搞好特殊教育,实现教育公平,使每个成员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特殊教育对象才有可能与社会其他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社会阶层才有正常分化、流动的可能,而不至于让社会弱势群体无路可走,铤而走险,激化起社会矛盾。这一点已为历史和现实所证实。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距,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保证特殊教育问题的解决。特殊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整体的实力、民族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特殊教育问题是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基础,是一切公平和公平教育的起点。和谐社会的构建内在地要求各种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而特殊教育则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在社会博弈中提供了实现利益均等的机会。同样,在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和谐社会下特殊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五个部分,对特殊教育、和谐社会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文章第一部分就和谐社会下特殊教育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特殊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特殊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即科学特征,为构建和谐社会与特殊教育的关系做了政治方面的理论铺垫;第三部分对特殊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原则进了详细介绍,为下文提出特殊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作了理论上的铺垫;第四部分从社会、家庭以及特殊教育对象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当前在特殊教育的思想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第五部分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特殊教育对象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并从制定执行法律、加大社会投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方面概括了特殊教育存在问题的非思想政治教育对策,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策提供补充和借鉴,从而使文章形成完整、详细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