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钨属于稀有金属,钨资源主要以白钨矿类型存在,而白钨矿贫矿多,难选矿多,共伴生矿多,资源利用率低。因此,本论文针对提高白钨矿资源利用水平,采用人工合成白钨矿、方解石及萤石进行白钨浮选的理论研究,弄清白钨矿浮选中Pb2+的作用方式,为实际矿物的浮选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并得出如下结论:(1)合成白钨矿过程中,仅仅控制反应物流速和超声波时间都不能增加白钨矿的粒径,而采用在超声波条件下控制其反应物流速可以得到结晶度高和晶体粒径大的白钨矿,并且在此条件下,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合成白钨矿的影响,表明反应物浓度过低也不利于提高白钨矿的粒径。合成方解石的过程中,反应物流速越低不利于合成方解石,反而更利于生成文石;超声波作用可以使文石转化为方解石,选超声波功率为900W,超声波处理时间11分钟可以得到纯相方解石,超声波功率过低不利于合成方解石,功率过高不利于方解石晶体生长;采用在超声波条件下控制反应物流速的方法可以根据反应物流速调节超声波时间,但是反应物流速小,合成的方解石表面存在缺陷,流速过大,则晶体发育不完整且晶粒过小。在合成萤石的过程中,控制反应物流速对产物影响不大;超声波作用对合成萤石产生影响,超声波时间长,萤石晶粒增大,超声波功率过大过小均不利于萤石晶粒的生长;在超声波条件下控制反应物流速可以得到立方体晶体的萤石,并且此条件合成的萤石较其他条件结晶度更高粒径更大。(2)以合成结构形貌较好的白钨矿、方解石及萤石作为试验前提条件,在其表面分别包覆钨酸铅、碳酸铅及氟化铅,构建“核-壳”模型包覆矿物,选择适量的Pb2+作为壳层,分别得出硝酸铅用量2%、0.05%、5%较为合理,合成钨酸钙/钨酸铅、碳酸钙/碳酸铅、氟化钙/氟化铅矿物模型。(3)油酸钠在Pb2+包覆白钨矿、方解石、萤石前后的pH区间为89,其吸附均满足Langmuir吸附模型,表明油酸钠在矿物表明形成单层吸附。水杨羟肟酸在溶液pH为89的区间内均达到最大吸附量,其吸附方式符合BET吸附模型,表明水杨羟肟酸在矿物表明形成多层吸附。十二胺在溶液pH为911的区间内均达到最大吸附量,其吸附方式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表明十二胺在矿物表明形成多层吸附。油酸钠、水杨羟肟酸和十二胺在Pb2+包覆白钨矿和方解石后比包覆前表面的吸附量更大,水杨羟肟酸和十二胺在Pb2+包覆萤石后比包覆前表面的吸附量小。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油酸钠在Pb2+包覆白钨矿、方解石、萤石前后发生吸附后,均出现新的吸收峰且峰位发生了较大的位移,说明油酸钠在矿物表面作用造成了矿物表面键位断裂。水杨羟肟酸和十二胺在Pb2+包覆白钨矿、方解石前后发生吸附后,其峰位变化明显,说明其也发生了化学键的断裂,而在Pb2+包覆萤石前后其吸收峰变化不大,表明水杨羟肟酸和十二胺在Pb2+包覆萤石前后的作用无键位断裂和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