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与信誉重建——泉州地区基督教会研究(1857-1949)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tky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泉州地区为个案,通过接触、冲突、调适、重建四个章节的论述,勾勒出近代泉州地区基督教的全貌,并在此基础上,以信誉重建的独特视角,呈现了近代泉州地区基督教,从传入时屡屡受挫——深陷信誉危机的泥潭,到创办教会事业——寻求西学的支援,再到倡导"三自"、革新教会组织——试图洗刷"洋教"恶名、重建信誉根基的全过程,最后得出结论:枪炮保护、条约后盾,既是基督教在华本土化的"先天优势",又是其"先天不足".枪炮、条约,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注定了近代泉州基督教本土化备尝艰辛的道路与海市蜃楼般的福音理想.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下三方面研究作了新的尝试:第一,将近代泉州地区基督教的本土化视为其重建自身信誉的过程,并以此为主线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二,近代惠安基督教与天主教的大规模冲突,不应简单地视为基督宗教的内部矛盾,基督宗教与当地绅民间的利益矛盾实为冲突的主要症结;第三,通过对许声炎这一华人牧师的个案分析,突显出伴随泉州地区教会发展,华人牧师势力的迅速崛起.
其他文献
本文从柳诒徵所参与创办的《学衡》与《国风》两刊入手,重点考察了在中西文化急剧动荡下,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处于“边缘”地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柳诒徵,是如何选择
温室园艺生产的提出和施行,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原有的园艺生产模式,解决了植物生存的地域问题和时间问题。温室园艺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有一个新的高
从北宋仁宗初年起,一些有远见的士大夫开始关注社会危机、指陈朝廷弊政。张方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对于当时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军事边防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政治层面,他
在青岛书法界中,杨淑德是我素所亲敬的兄长。细品这种亲敬之意的由来,实是源于淑德兄书法创作与处世为人的高度一致性,所谓字如其人,存淑德兄身上体现的正是那种温柔敦厚的儒
芝加哥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本文在厘清其从繁荣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向复兴的国际性城市迈进的独特发展基础上,探析了芝加哥跌宕发展的原因,揭示出芝加哥发展道路的特征,并
本文认为晚清重臣李鸿章与刘坤一的关系,由于理念的不一致和派系情结的影响,在洋务运动时期(1879——1881年)由分歧而导致个人关系如同水火.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4——1895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以环丙四肽的冠型构象(冠丙四肽)为模型基础,对氟、氯、溴等卤离子与其结合形式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能量计算、Mulliken布局数分析等理论研究。结
近代上海作为西学东渐的桥头堡,其公共卫生制度的生成可谓中国城市近代化的一个缩影.1843年上海开埠后,开始步入都市化的征程.经济发展,人口积聚,都市环境生态变迁,在有限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以林乐知所著《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与由其主编的《万国公报》为主要研究对象,梳理了《全地五大洲女俗通考》这本以往少有人关注的传教士中文著作的基本情况,并以其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