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非喀斯特地区小流域土壤、沉积物的矿物磁性特征及其土壤侵蚀的意义——以贵州鹅项水库流域为例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gp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性的环境和灾害问题。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西南碳酸盐岩地区的土壤侵蚀及其造成严重的石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北方的沙漠化一同被视为困扰我国的三大环境生态问题。西南喀斯特地区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已引起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长期以来,在贵州高原开展的土壤侵蚀研究主要集中在石漠化比较严重的典型喀斯特区域的流域,得出的一些结论仅仅限于对典型喀斯特区域近50年来的土壤侵蚀状况的解释,而这并不能完全说明贵州土壤侵蚀的整体状况。在贵州高原,还有近40%的面积为非喀斯特区域。探究这些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将之与处在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典型喀斯特区域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对比,可能对认识下垫面状况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影响,进而对完整、全面认识贵州高原的土壤侵蚀有所助益。因此,本次选择贵州非喀斯特区域中的鹅项水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地点。   鹅项水库(105°14E,25°51N)及其流域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的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流域总面积30km2。境内田畴平坦,水源充足,种养业很早就所发展,是安顺市的“米粮仓”和“小江南”。鹅项水库流域属长江流域,是乌江支流猫跳河上游的一个小型水库。该流域位于典型的非喀斯特丘原区,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鹅项水库流域的状况可以代表贵州的非喀斯特地区。   本文通过沉积物的磁性矿物特征来推断流域内的土壤侵蚀变化。首先在鹅项水库的库尾、库中和坝前取得7根水库沉积物柱芯,用分样器将沉积物柱芯切成厚度为1cm的薄块,共计120个样品,并在流域内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或发育在不同母质上的土壤上采得土壤9个剖面,共67个样品。对这187个样品进行一系列的矿物磁性测量,得到一系列的磁性参数。然后,对最长的一根沉积物样芯EX-1-1(30个样品)进行了137Cs比活度、粒度、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氮比(C/N)等参数进行了测试。其间,又在距离鹅项水库最近的平坝气象站获得1961~2005年,共45年的年降水和夏季降水数据,并收集到覆盖整个鹅项流域的航空照片(1982年,1:1.2万,共70张),并对此进行解译,获得了1982年鹅项流域的土地利用情况。   在本文中,通过对比鹅项流域土壤和沉积物的磁性矿物的关系,本文建立了一个简易的流域内有关土壤侵蚀的“源”—“汇”模型,并根据沉积物中的137Cs比活度建立起一个沉积物的“年代”—“深度“模型和在不同时期的平均堆积速率。综合建立起的模型、样芯EX-1-1的沉积速率、粒度、TOC、C/N、137Cs比活度和矿物磁性参数,本文建立了一个过去45年(1960~2005年)土壤侵蚀变化的时间序列。   这个土壤侵蚀变化的时间序列说明:在1960~2005年间鹅项水库流域的土壤侵蚀经历了由弱到强再持续减弱的一个过程。1960~1963年,土壤侵蚀最弱;1964~1974年,土壤侵蚀最强;1975~1984年,土壤侵蚀变弱;1986~2005年土壤侵蚀持续变弱。   本文根据流域内1960~2005年间的降水数据和LUCC数据(1982年,1973、1989、1994和2000年)*,解释了鹅项流域的土壤侵蚀变化的原因。与其它贵州高原典型喀斯特流域相比:在鹅项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对土壤侵蚀强度的影响相对次要,而降水对土壤侵蚀强度变化所起的作用则更为重要。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与典型喀斯特流域相比,鹅项流域的土层较厚、植被覆盖较好。另外和该流域中的农田以水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关。
其他文献
据估计,80%以上的数据都具有空间属性,而对这些空间数据的管理、应用已经成为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传统的GIS软件体系结构中,通常都是靠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解
学位
全球变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地学研究的两大主题。青藏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是地球上最高、最大和最新的独一无二的自然地域单元,近50年来其变暖幅度超过北半球同纬度其它地
国内外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加重的危害性越来越重视,而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量化评价则是在近几年刚刚兴起,仍处于探索及初步研究阶段。如何将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定量化分区,并根
党校是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是提高他们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场所。目前多数党校还没有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列为学员的必修课,课时无安排、学习无教材、任课无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由于化学侵蚀率较高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冰川作用区是研究水圈和岩石圈交互作用的理想环境系统,详细研究冰雪融水水质的变化对评估区域化学侵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河水来源组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IGBP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区域和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分析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仍是目前
从传统港口城镇演变为近代商埠城市,从封闭性城堡转变为开放的口岸城市,开埠后烟台城市空间形态发生了深刻变迁.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烟台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化处于充满偶然性的地
月球表面物质探测对于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高光谱遥感凭借其所具有的精细光谱信息及其在地物识别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月球表面物质探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