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水是福建省沿海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因此,农村浅层地下水的水质好坏是关系居民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据调查,福建省农村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氮污染,而福建省尚未全面开展有关地下水“三氮”污染的基础性调查与研究工作。因此,本文选取福建省沿海地区的福州市、莆田市、漳州市的农村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农村浅层地下水“三氮”污染分析与研究以及典型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这项工作对保障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2008年5月(丰水期)和2008年12月(枯水期)两期的水质监测结果,对研究区农村浅层地下水的“三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主要地区农村浅层地下水受到“三氮”污染,在时空分布上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氨氮是主要的污染因子,亚硝氮次之,硝氮最轻。在进行地下水“三氮”污染分析、评价的同时,选择地下水利用率相对较高的两个海岛县—福州市平潭县和漳州市东山县作为典型地区,对其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由于两个地区地下水埋深较浅、含水层多为砂质岩层,地下水脆弱性较高,易受到污染。针对沿海地区农村浅层地下水“三氮”污染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认为,生猪养殖业、农业氮肥施用强度高、农村生活污水及淡水养殖等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地下水“三氮”污染的主要来源,特别是生猪养殖业的污染。此外,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原生Fe、Mn含量较高、氧化还原环境等对地下水“三氮”的转化和积累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原生Fe、Mn含量较高易使地下水中氨氮浓度积累。因此,提出在今后的地下水保护工作中,采取合理施用化肥、加强防治养殖业污染和处理生活污水、开展水文地质资料调查、构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完善地下水污染监测体系等保护措施,以保证居民的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