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V1什么,(就)V2什么”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表达式,但汉语语法学界对这个表达式研究多局限于其组成成分“什么”,而对该表达式的整体研究尚显不足。“V1什么,(就)V2什么”是一个“形式——意义”配对体,且格式整体的意义不能由组成成分的意义或已有的格式预测,因此可将其纳入Goldberg的标准构式范畴,采用构式语法理论考察其组成成分、构式意义和整体功能。文章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中收录的900余条“V1什么,(就)V2什么”的构式实例为研究对象,全面而细致得考察了该构式的组成成分。我们发现,常项“什么”和变项“V”是构式的必有成分,而构式前后段的主语和关联词“就”是可有成分。构式中的“什么”是非疑问用法,在构式中依次表示虚指和任指。进入构式的“V”以单个动词为主,有自主和非自主之别。文章在复句逻辑意义三分系统的基础上,将“V1什么,(就)V2什么”构式的前段“V1什么”和后段“V2什么”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概括为一种广义的条件关系。在对掌握的语料进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抽象出“V1什么,(就)V2什么”的构式义:V1涉及的事物必然会毫无例外地成为V2关涉的对象,整个构式带有明显的周遍性色彩。构式与词项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构式对V的压制;(2)词项“V”和“什么”对构式的反作用。最后,文章从句法功能、语言组织功能、语用功能等三个维度分析了“V1什么,(就)V2什么”构式的整体功能。从句法上来看,该构式可独立成句,可充当复句的分句,也可充当各种句法成分。从语言组织角度看,该构式可作为链接结构和衔接手段确保上下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从语用角度看,该构式既有描述功能,也有夸饰功能。本文运用构式理论对“V1什么,(就)V2什么”格式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们从新的角度把握“V1什么,(就)V2什么”构式的组合特点和整体功能。本研究所得的结论或可启发对外汉语教师将构式语法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对外汉语“教”和“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