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代建筑发展中,建筑规模过量与建筑无止境的巨型化的追求下,导致城市环境的日趋恶劣,面临城市人口暴增、空间资源紧缺、自然资源枯竭等现实问题。建筑“微型化”的研究与探索悄然滋生并逐渐壮大,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微建筑”的设计理念以及相应的研究方向与应用实践。在建筑发展多元化的道路上,由于技术的进步、审美的变革和环境的诉求使得“微建筑”得以不断发展,它不仅大胆创新也兼具节能、轻巧、机动性和智能化等特征,是解决当代建筑与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我们不仅可以居住得更加健康,也可以更加高效,在贴近自然的同时,却不因过度占用有限资源而伤害地球生态环境。本次课题希望将微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索微建筑的起源、发展脉络、分类及特征表现,将微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研究类别和对城市空间的优化策略进行客观地认知与把握,启迪关于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和建筑本质方面的再思考。无论是对公共环境还是居住空间都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合理化设计,达到优化空间的研究目的。建筑师应该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资源来创造最大效率的空间。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作为整篇论文的开端和基础,简要阐述了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微建筑的发展脉络与启发性特征的梳理以及微建筑在现代都市空间中应用的探索,面对目前空间紧缺问题和环境的诉求而言,微建筑的特质是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文章结合建筑理论与相关案例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果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出微建筑的特性、发展潜力以及微建筑的思维方式。第四部分,针对前文的介绍作进一步概括,总结当代微建筑发展带来的意义,从空间形态、空间功能以及技术发展等空间优化方面进行探索。通过研究分析,联系中国建筑建设的具体情况,提出在中国的城市空间中微建筑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愿景,微建筑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同时微建筑领域的发展是对城市建筑空间优化的一种实验性探究,也是对城市未来发展中新居住可行性的探索,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