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微电网并网点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网伴随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而诞生,新能源技术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微电网技术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由光伏发电单元与储能装置相结合构成的光储微电网是目前重要的研究对象,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微电网并网运行过程中,并网点电压控制与微电网功率调节问题始终是负荷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如何协调微电网内部的功率流动从而保证并网点电压稳定是微电网电压控制技术中的难点与关键。围绕光储微电网并网点电压控制的问题,本文展开如下研究。
  首先,介绍了光储微电网的系统结构,搭建了光伏发电单元及混合储能单元的仿真模型,对其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由光伏电池作为主要电源,控制模式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结合功率调节的模式。超级电容与锂电池结合构成混合储能单元作为功率支撑,弥补光伏电池功率输出间歇性、随机性的缺陷。
  其次,本文针对微电网并网点电压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了并网点处功率流动对其电压波动的影响。在对不同线路阻抗参数条件下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对并网点电压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并网点电压上升与跌落时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根据并网点处功率流动对并网点电压的影响,提出基于功率协同调节的并网点电压控制策略,通过对电压电流的相量关系分析,得到功率的协同调节方案,并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结合所提出的功率协同调节策略,本文对功率协同调节中补偿电流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给出补偿电流控制原理和具体的控制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所提出的功率协同调节策略,实现通过有功电流与无功电流的合理分配进行并网点处的电压控制。并通过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最后,针对光储微电网并网点电压控制时微电网内部的功率流动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了微电网在电压控制工作过程中,光伏发电单元与储能单元可能处于的不同运行状态。将进行电压控制时的微电网分为四个工作模式,并给出各运行模式间相应的切换判据及各模块的控制策略,实现微电网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可行性。
其他文献
学位
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在大气压下易产生较稳定的等离子体,工艺简单、易操作,应用范围广泛。其中,同轴式填充床DBD反应器结构简单、局部电场强、可达到更高的平均电子能量,同时便于结合催化剂构成内置式等离子体催化系统,有利于污染物降解过程中能量效率的提高,故常被应用于气体处理中。微放电因具有击穿电压低、电子密度高、活性粒子含量高等特性而在气体处理
学位
近年来,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逆变器作为新能源电源发电并网的重要环节,成为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并网逆变控制方法的优劣对并网逆变系统性能的好坏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众多的逆变器控制方法中,模型预测控制方法以优良的动态响应和灵活的多目标约束能力成为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逆变器控制方法之一,所以将其作为本文主要的并
基于多视角的三维重建因其广泛的应用前景视为计算机视觉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利用三维重建相关算法来实现电弧的小样本三维重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电弧的形态对分析开关电器的寿命、能力以及是否会引发电力故障等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对低压电器的开关触头间产生的电弧形态进行全面的分析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首先,采用高速相机对电弧的二维图像进行采集,由于电弧生成过程较快,在采集过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中国已经取得了高速发展和巨大成就。在此期间,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也已经迅速提升。但是在当今市场快速多变,技术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同样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压力。K公司作为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希望通过研究先进的生产方式来提升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降低成本。本文主要研究了精益生产方式理念与工具方法,分析K公司喷漆车间生产系统现状,和生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