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细胞介素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它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结合而起作用。现在已鉴定了两种类型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细胞表面受体的胞外部分经蛋白酶切割可产生其可溶性形式,即Ⅰ型可溶性受体和Ⅱ型可溶性受体。本工作以杆状病毒为载体在昆虫细胞中克隆表达了小鼠Ⅰ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1受体(sIL-1R I),并建立了以sIL-1R I为靶点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筛选模型。 以NIH/3T3细胞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小鼠sIL-1R I的cDNA,克隆至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GP67B。经亚克隆测序证明与已知IL-1RI序列相符。用改良磷酸钙方法,将转移重组质粒与野生病毒AcNPV DNA共转染至昆虫细胞Sf9,经同源重组得到重组杆状病毒rAcNPV。应用终点稀释-点杂交和病毒空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纯化的rAcNPV。经细胞形态学观察、斑点杂交和PCR扩增方法证实AcNPV确实含有sIL-1R IcDNA。 应用重组的rAcNPV感染昆虫细胞Sf9,表达获得重组的sIL-1R I。经SDS-PAGE、蛋白印迹转移受体配基结合反应、酶联免疫受体配基结合反应、对IL-1 β生物活性阻断作用等实验证实表达产物为sIL-1R I,且具有抗原抗体结合活性和能够与其配基结合。研究发现sIL-1R I的表达在重组病毒感染后72小时胞内达到最高表达量;并且能够分泌至细胞培养上清中。 应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sIL-1R I为靶点,以重组人IL-1ra固定酶标板建立了基于竞争性受体配基结合反应为原理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筛选模型。该模型正应用于微生物来源的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工作,已获得初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