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然而,受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中国对生态城市及其外延更广泛的生态城镇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基础和环境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地区,对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为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有必要对西部地区的生态城镇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典型代表,其生态城镇发展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够为甘南州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城镇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有益参考和模式样板,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本文在系统总结和概括国内外生态城镇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多方面简要概括甘南州的区位特征,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和预测生态承载力水平,实证分析其经济、社会和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判定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并通过构建生态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剖析其城镇化发展时空特征,对甘南州城镇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其次,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对甘南州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变化关系进行研究,并利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驱动因子,此外,在构建甘南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与分析甘南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关系,进一步探讨甘南州城镇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作用机理;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甘南州生态城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因地制宜的生态城镇发展模式。研究结果显示:①甘南州的生态总需求不断增长,目前虽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盈余数量在不断减少,预计自2018年开始会出现生态赤字现象,生态系统可持续性面临挑战;②近年来甘南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横向差距较大,存在较多问题,根据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判断标准,正处于准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初级阶段过渡时期;③甘南州的城镇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能特色鲜明,但城镇分布空间差异较大且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城际联系较弱;④受经济产值、技术进步和二者交叉协同作用的影响,工业废气排放量、塑料薄膜使用量和化肥中含氮量与人均GDP的三次模型函数关系成立,而工业S02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拟合效果不佳;⑤甘南州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在研究期间都呈上升态势,且处于较高耦合阶段,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但生态环境滞后程度却日趋严重,表明是一种粗放发展模式下的城镇化,并不能真正推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⑥结合甘南州城镇发展的实况及面临的问题,要建设适宜甘南州生态城镇建设的安全之城、便捷之城、循环之城、绿色之城、创新之城、和谐之城的发展模式。